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我家房子的变迁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村口时光 陈有柱 摄

我有记忆时,就住土坯房,我和弟弟都出生在那里。房子一米左右的地基是用青砖砌的,隔了油毡和苇层就是土垛的墙山,上面刷成淡蓝色。土坯房共有三间,一个过道。东西两间有土炕,中间叫“当屋”,两边砌了土灶和炕相连。冬天晚上睡觉前,攮进去一灶膛树叶,一晚上都暖和。

居住条件不算好,我和弟弟却都幸福快乐地成长着。我勤劳的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帖。窗户是木质的,据说是我那聪明的无师自通学会木匠活儿的大舅打的,结实耐看。糊上棉浆纸,镶上一尺见方的玻璃。透过玻璃看到院子里能遮住半院子的粗壮杏树和从姥姥家果园里移植过来的梨树。杏树经常把挂满果实的枝条送到街坊家做客,梨树也结出带有太阳光芒的甘美圆梨。还有养在屋檐下的灰鸽子,飞出去觅食,飞回来“叽叽咕咕”。母亲给我们讲“精人和傻子”的笑话,现在还清楚记得母亲的语音和语调:“傻子有个小镗镗锣啊……”父亲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做小汽车,有木头轮子。大年三十的时候,拉着满街跑……

在这所房子里,父母日夜操劳。父亲白天在窑里干活,一天能挣四块钱,他有空就和母亲给村里人裁剪缝纫衣服。母亲还喂猪、养羊……一刻也不闲着。

我九岁那年,我们搬家了。父母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村西盖上了四间砖瓦房。父亲作为长子,没有要爷爷奶奶的资助,还把分得的家当留给了三个没成家的叔叔。

这四间砖瓦房用的是自己盖窑烧的砖,檩条是从泊头买回来的上好松木。砖瓦房共有四间,其中三间和土坯房的规制相似,只是都升级了。全是玻璃的门窗、水泥的灶台、铺上瓷砖的地面……另外一间是储藏间。院子比原来大很多,东边种上了杨树,南边种上了杏树、桃树,辟出了一个小菜园,父亲在那里种过独头蒜。西边盖上了鸡窝,西南角的猪圈给长白猪安了家。

在这所房子里,父母养过“红育鸡”。鸡是红色的,下的蛋又大又红,比平常鸡蛋大一圈。父亲早晚抱着养鸡的书看,怎么用高锰酸钾啦,怎么防止传染病啦……母亲大多时候负责具体的活计,拌鸡食啦,喂猪啦……我放了学也帮着去地里打野菜给鸡和猪当饲料。春天时我和弟弟从大堤上逮来“黑老婆(金龟子的一种)”喂给鸡吃,增加产蛋量。父母还种大棚,冬天里种西红柿。母亲给西红柿花一朵一朵蘸料、授粉,手上的红色长时间洗不下去。除此,父母还干起了“小生意”——做书包,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就起来踩缝纫机做活,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我和弟弟帮忙干书包的“铁活”,给书包上拉链。

我家渐渐地买上了电扇,买了电视,盖了厢房……我上了大学,弟弟开始跑业务。院子里南边盖了简易厂房,西边为弟弟盖了新房,高地基、宽敞明亮的那种。家里买了车,弟弟结了婚,生了侄子。母亲的生活开始以带侄子和做饭为重心。父亲帮着弟弟做包装,依旧忙碌。

2007年的时候,拆了西边的房子,盖了两层的转角楼,铝合金门窗、中式的琉璃瓦……在村里能数得着。2017年我的家乡划归雄安新区,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

母亲今年四月份突发心梗,我至今无法接受她的离开。房子简陋也罢,精致也罢,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有妈在,陋室也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