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爱上网的老年人,如何避“坑”?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套路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糯良边境派出所日前侦破一起以老人为目标的直播诈骗案,值得你我警惕。 有三种套路值得警惕:套路一:设立“高级”人设骗取信任;套路二:“高回报”诱导谋取非法利益;套路三: 中奖“小惠”变“大坑”。 “许多案例中,老人被骗的根源是他们的情感需求被忽视。我们要多关注家中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社交关系。”办案民警说。新华社发 王鹏 作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普及,商业“坑老”出现新变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投资、养生、旅游的需求,通过网络信息、网络社群“围猎”洗脑、借机敛财。有的商家夸大宣传诱骗老年人投资,利用熟人身份诱导老年人出游、榨取利润,或是超出经营范围兜售保健产品,钻管理漏洞,藏安全隐患。受访者建议,形成政府、行业、家庭防范“坑老”合力,排查整治涉诈问题,帮助老年人识诈防骗。

■利用网络编织“坑老连环套”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编织的“投资返现”、“权威”背书、熟人拉拢“坑老连环套”在网络助力下更具欺骗性和传播效能,让一些老年人防不胜防。

真字画、假价值的“坑老”投资。画家和书法家信息上网能查到,字画怎么就一文不值?——被骗上百万元后,一些老人仍想不通自己为何被骗。“不法分子以话术包装不具增值和收藏价值的字画,谎称‘藏品’可拍卖升值或保底回收,骗取所谓的‘鉴定费’‘专家费’‘保管费’。”如今,不法分子低价购入一些网上查得到信息的书画家作品,转手推销给老年人,“套路更深”。

真社群、没保障的“坑老”旅游。记者采访发现,有的社区商店店主、舞蹈队领队等在老年群体中有一定号召力的人,通过建立微信群组织“坑老”旅游团。他们先是推销旅游资源,再拉拢老年人到景点购物赚取“好处费”。“这些社群团主不具备组织旅行团的资质,却掌握大量老年客户信息。”一位大型旅游公司管理人员说,“一些旅行社的旅游资源卖不掉会亏本,就卖给了这些人群。”

真仪器、假功效的“坑老”保健。近年来,多地媒体、监管部门揭露“包治百病”的高电位治疗仪骗局,但这类骗局仍屡有发生。2025年1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家名为“康健之道”的体验馆,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坐满了体验免费电疗的老年人。一位医疗器械商家告诉记者,高电位治疗仪等设备进货价一般在千元甚至百元以下,标价却在2万至3万元,商家有时会假装推出“活动价”促销,最终售价在8000元至2万元之间,纯利润超过300%。

■“擦边”操作 监管困难

近年来,依托网络的“坑老”陷阱传播渠道向社交软件、直播授课等迁移,传销产品由实体商品向虚拟商品转变,模式更复杂,监管难度更大。

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刑侦二大队副队长刘志峰说,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盲区,不法分子以信息差构筑“信息茧房”。“字画类诈骗案件中,一些老年人只会上网搜索画家,但不懂收藏品的实际价值;一些推广APP(应用程序)类案件中,不法分子以晦涩的概念作掩饰,强调高获利,诱导老年人投资。”

“坑老”商家钻监管漏洞、“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些“坑老”保健产品销售门店被查处后,转移到其他城市,用同样的手法继续行骗。比如,2016年就在多个城市出现的瑞齐宁白寿体验会馆,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虚假宣传勒令整改,后流窜到其他城市更名为“康健之道”体验馆。

记者发现,这类门店以免费体验为由,虽未公开售卖保健产品,但工作人员与老人交流中不时透露“想买随时联系我”的信息,通过“擦边”行为钻管理漏洞,较难定责。

商品与情绪价值捆绑,让老年人“难以抵挡”。记者暗访发现,上述体验馆工作人员打出“打车送老人回家”“帮助买药”等情感牌,让一些老人花费数十万元也在所不惜。

组织老年人旅游的社群团主同样将情感与消费绑定,不仅更易诱导老年人消费,也让监管和维权更加困难。“不统一收取费用,只是‘贴心’组织出游、从中抽成,较难被判定是违法行为。”一位从事旅游业20余年的知情人称。

■共筑安全防线

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王铁军建议,应形成合力,全链条防范“坑老”骗局。金融机构加强识别老年人异常转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和经营企业加强巡查,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APP和短视频平台服务内容的审查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联络、会商机制。

“建立刑侦牵头,经侦、食药侦分工协作,属地落地核查的线索核查体系,集中开展各类涉诈问题隐患排查整治。”王铁军说,相关职能部门、老年人家属也应加强宣传,帮助老年人识诈防骗。

受访者建议,子女等家属可更多陪伴、联络老人,鼓励老人进行简单学习、开展有益社交等,增强老人面对“坑老”骗局的心理和情感防线。

针对“坑老”保健产品,专家建议,一是从源头加强对产品生产厂商的监督管理。二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巡查经营单位的资质、是否超范围经营等。三是推动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同步查封,做好相关处罚信息公示,堵住“坑老”保健产品更换公司名称、地点继续行骗漏洞。

针对“坑老”旅行团,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要增强安全出游宣传,让老年人认识到社群组团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旅行社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杜绝无证组织代理旅行社业务,净化行业环境。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副教授李飞建议,加强同业监督,建立国家层级的旅游信用联盟,对旅行团的组织和经营主体进行评价、监督。(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