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岫生,原名孔祥云,1915年生于霸县南关,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五分区独立第九团政治处干事,霸县县大队中队指导员,县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冀中十分区三联县县大队政治委员等职。1941年10月16日,与部分干部、战士在永清县义井村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1929年,孔岫生毕业于霸县东关小学,同年考入霸县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从事教学工作,曾想以教育报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遂投笔从戎,到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等部创办的“一二五”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冬结业后,先被分配到五分区独立第九团政治处任编辑干事,后来到霸县县大队(四十三大队)任四中队指导员。四中队人员成分复杂,战士思想不稳定。为尽快把中队整顿好,他注重思想工作,经常用生动事例教育战士,启发大家的民族觉悟,树立抗战必胜信念。
正当抗日烽火高涨之时,县大队副大队长靳国梁于1939年8月暗中与日军取得联系,阴谋扣压霸县党政军负责人出卖给敌人。一天,靳国梁将部队带到县城附近的堤角村,密令四中队逮捕以县长马建民为首的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孔岫生接令后,感到很突然,但又不知内情,就对中队长郭凤来说:“咱们可先执行命令,但必须保护好县级领导,不能盲目行动。”当四中队找到马建民等县区干部后,才真相大白,知道靳国梁已叛变。孔岫生当机立断,和马建民一起做郭凤来的工作,使其觉悟过来,随即追捕靳国梁,但因其转移而未能实现。孔岫生又与县委书记高均等一起,冒险赶到三小队做说服工作,揭穿靳国梁的阴谋。在三小队配合下,巧妙地收缴了一、二小队的枪支,使靳国梁扣押县级领导、拉走县大队投敌的阴谋破产。
1939年11月,霸县县大队在新城县八洋庄进行整编,改为31大队,孔岫生被任命为政治委员。他深深懂得,部队要站稳脚跟,必须搞好军民关系,得到群众的支持。为此,他严格要求指战员遵守群众纪律。一次,部队驻在霸县周庄,一个战士不小心摔了老乡的油灯碗,他亲自带战士向房东道歉,并照价赔偿。还有一次,部队驻在狄庄,一个炊事员趁战士出操之时,撬开房东衣柜,拿走财物。孔岫生查明后,立即召开全体大会,给这个炊事员以军纪惩处,受到当地群众交口赞誉。1940年,春耕播种时,为克服人力畜力不足的困难,他提出,每个战士要帮助群众翻两亩地,并亲自带头,身体力行,更加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孔岫生具有严格的党性和组织纪律观念,非常尊重地方党委和政府,自觉接受县委领导,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1940年春,分区调县大队部分人员充实五总队。当时县大队刚整编不久,只剩下四个中队,但他顾全局,识大体,以抗日大业为重,在征得县委同意后,将政治素质较好的一、二中队连同武器送到分区。
1940年麦收前,上级指示部队保卫麦收。为制止敌人抢麦,他带领部队寻找战机打击敌人。武将台据点位于大清河溢流洼产麦区中心,驻有柴恩波部伪军,对护麦工作是个很大威胁。他主动与分区主力32团取得联系,决定相互配合拔掉这个据点。经过详细侦察和周密部署,以很小的代价消灭敌人一部,迫使余敌向新镇逃窜,斩断了日伪军伸向产麦区的魔爪。
孔岫生还善于依照党的政策做敌工工作。一是在敌人内部安插我方的党员或干部,二是争取伪军为我方工作,在日军“扫荡”情况紧急时,少数伪军据点成为我方部队的隐蔽场所。1940年以后,抗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大股武装难以活动。根据这种情况,霸县县大队化整为零,孔岫生只带8名战士坚持斗争。他灵活机动,避实就虚,把打击重点放在那些死心塌地为敌效劳的汉奸身上。双堂村维持会长胡宝贤欺压群众,敲诈勒索,破坏抗日,效忠日军。孔岫生亲自带战士夜袭维持会,将胡宝贤镇压,为人民除了一害。
1941年10月,为适应新形势,分区划分为3个联合县,孔岫生被任命为三联县县大队政治委员。同年10月16日,他和几名干部奔赴新的工作岗位,途中宿于永清县义井村,由于人地生疏,社情复杂,被敌包围。当时,转移已来不及,孔岫生沉着部署。战斗未打响前,敌人3次派保长送信,妄图诱骗孔岫生等进入敌埋伏圈,均被孔岫生识破,扣押了送信人,并决定把敌人放进院里打,趁混乱之际突围。但狡猾的敌人不敢贸然进院,而是缩小包围圈,打冷枪封锁,并向院里施放毒气,使战士们无法呼吸。在此情况下,孔岫生决定分头突围。他和分区敌工科长常巩等3人跃出墙头,当冲出村外几百米处时,孔岫生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另两名干部也为国捐躯。其余干部战士挖开院落的土墙冲出重围,向领导报告了这一噩耗,大家都为失去敬爱的政委、亲密的战友而痛哭失声。
(资料来源: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