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经纬线间绣传奇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A04版:第四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代海光正在绣制产品。

?京绣清朝女装。

?刺绣。

?京绣迎手。

京绣展厅。

本报记者 陈正 董旭旭 文/图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明清时期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固安县的“老戴刺绣”艺术馆,走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绣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代海光,了解这门手艺背后的故事。

1

随父创业 传承一门手艺

阳光穿过玻璃窗,照在明黄的绣缎上,绣缎呈现出独有的光泽,代海光指间飞针走线,一条神采奕奕的巨龙呼之欲出。

“京绣制作前,要先将所绣图样描在蜡纸上,然后用针在蜡纸上沿着图样的轮廓线扎出细密的小孔,铺上一层特制的粉,用刷子刷一遍,将纹样留在布料上,再运用各种针法织绣,不能有丝毫马虎。”介绍起京绣来,代海光如数家珍。

代海光自幼随父学习中国传统书画。1983年,14岁的他因扎实的书画功底,进入固安县外贸刺绣厂当学徒,成为一名刺绣工人,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代海光介绍,早年从事京绣技艺的多为男工匠,它与抒发闲情逸致的“闺阁绣”和为养家糊口、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民间绣”都不同,其制作目的是为宫廷贵爵服务,而生产御用制品对技工的技艺、性情、体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故大量选用男性为工。

固安传统刺绣始于明代,本地的刺绣作坊,有的在京城建有绣庄。清康熙早期,其绣品被内务府看中,成为皇家专供。战争年代,很多绣庄纷纷倒闭,大量的绣工改做他行。直到1949年,北京的手工艺全面恢复,很多刺绣老艺人重新归队,其中就有京绣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任瑞林。

1980年,北京市外贸工艺品公司在固安建立了外贸刺绣厂,代海光的父亲代奇作为刺绣厂的图案设计师,师从任瑞林。代奇进厂后,边设计图案边苦学刺绣技艺。1985年,代奇离职开了一家名为“京巧绣庄”的刺绣厂。代海光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与父亲一起创业,并坚持至今。

2

秉承匠心 练就一身本领

谈及京绣技艺,代海光娓娓道来。京绣的基本针法有平绒绣、平金绣、拉锁绣、打籽绣、盘金绣等,看似简单而学成不易。其用线颜色多达几百种,针法也有一百多种,作品要想有立体感,就要不断变换线的颜色和种类。

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代海光的刺绣技术日益精进,只见他左手中指挑,右手拇指按,手里的针如同飞一般地上下穿梭。京绣的图案很讲究,黄帝的龙袍上要绣五爪金龙、张嘴吐珠,而包公穿的蟒只有四爪,闭着嘴,意味着臣服。代海光早年有幸跟着多位大师学艺,掌握了绣蟒、靠、帔、官衣、褶子五大类戏装的精髓。

京绣以材质华贵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用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在服饰绣品中。

“京绣的特点就是用料讲究、工艺精湛,用料的金线就是纯金的,用的布料是纯的蚕丝织成的布料,包括绣的线也是金线、银线、丝线。京绣工艺精湛,针法多样,融汇了各派所长,严谨而有变化。在刺绣的针法运用上以盘金、打籽、平绣、圈金为主,绣品讲究平、光、齐、运、和、顺、细、密,显示出高贵华美的宫廷韵味。”代海光说。

“京绣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色彩图案,以黑、黄、红、蓝四色为主色,绣线配色鲜艳,一针一线尽显皇权、奢华、大气。”一边说着,代海光一边展开一块完工的绣片儿,红橙黄绿青蓝紫,蜿蜒数道波纹,犹如流动的光影,娇艳欲滴的花朵儿更让人禁不住伸手去摸。

为了让京绣能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展,戴海光专心研究传统的刺绣技艺,临摹传统画卷学习技巧,发掘整理了一系列的精品刺绣谱式;大量练习软笔书法,不断加强基本功。不仅如此,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自己的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与观赏价值。

代海光的刺绣作品从奢华的龙袍,到寻常日用丝巾上的一朵小花,一针一线都演绎了传统刺绣的灵动与传神。他的京绣作品多次被拍卖行高价拍卖,大量作品被收藏。代海光说,自然、灵动、栩栩如生,是传统手工刺绣的精妙之处,这是机械工艺无法复制和比拟的,技法的传承尤为重要。

3

创新有法 如今繁花更盛

2000年,代海光接手父亲创办的刺绣作坊。不久后,他和弟弟又在北京开了“老代绣花店”,希望能让京绣得到更广泛的宣传,能有更好的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创作京绣作品。“二十世纪初,京绣主要是出口,后来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日渐火热,现在流行国风国潮,京绣的前景非常不错。”

如今,代海光醉心于研究传统的刺绣技艺,挖掘整理了一系列精品刺绣谱式。在继承家传技艺之余,他还积极推动传统京绣的设计创新,不断在针法、技法、材料和形式方面尝试探索,找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生活、科技的最佳结合点,运用现代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丰富京绣的绣品种类,并利用开设京绣体验课、参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方式,推广普及京绣艺术和京绣文化,让这一技艺焕发勃勃生机。

为了让京绣能得到更好传承,代海光广收门徒,在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其弟子们开始独当一面,在用手艺谋生的同时,也接过了京绣技艺传承这面大旗。“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京绣,把京绣一代代传承下去。”代海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