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春临碣石

日期:04-14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到人间时,总有几分小心翼翼的拘谨。初春远眺碣石,并没有发现春天的痕迹。在古代,“春”同“蠢”,指一种难以明确指示的情况,倒是与初春的暧昧不清有几分相仿。

待日历牌轻翻几页,一场只是走个形式的雨雪之后,第二天一大早下楼,便与不期而遇的暖气流撞个了满怀,呼吸瞬间舒畅,眼神瞬间闪亮,身上笨重的羽绒服仿佛在嘲笑自己对季节的钝感。此刻,再次远眺碣石,发现它的色彩已由烟油墨变成黯青,透着水洗般的润泽。情不自禁地走近它,发现那些镶缀在它身上的树,也不知何时换上了绿颜,一团团、一抹抹浓淡不一的绿色中,最诱人的是一种浅绿,那是我见过的这世间最纯、最柔、最薄的绿。倘若绿也有年轮和生命,这种浅绿绝对是它天真烂漫的幼年时期。那绿是如此之薄,似乎多看几眼,便会被人欲望的眼神滤走。那绿又如此缥缈神秘,欲近距离欣赏,它却突然间遁了身影,躲入了皴裂的树皮内。

春风中,碣阳湖颇有情致地弹奏着水波,把每一圈涟漪都漾成精致的艺术品。掬一捧碣阳湖水,舒心的清爽从指尖涌向周身,沉积体内的滞缓沉闷被一点点排空。对春的一见倾心,也许就是从此刻体内攒动的激情开始的,仿佛心中那粒沉睡的种子,突然间受到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萌发了生长的欲望。太阳明晃晃的,每一道射向大地的光都是一句对人类的祈语。

春天是眉心间的舒展,是内心不经意间的打开,是让你情不自禁嘴角上扬的酣梦,是除大自然外你无法从任何地方顿悟到的生命力量。

碣阳湖水与阳光深度交融,每时每刻缔造着不同的光影,如同流动的情诗。碣阳湖之爱,是不是她日夜守候的碣石山?

碣石山,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山经》和《尚书·禹贡》,由百余座大小山峰颠连而成,主峰仙台顶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天造地设的航标。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幸碣石山,撰写“碣石门辞”,开启了九帝登临的序幕。此后,汉武帝、魏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先后登临,他们巡疆拓土,观海抒怀,隔空对话,成就了五岳之外“碣石神岳”的盛名。

此刻,碣石山坳里的杏花、连翘花,千年古刹水岩寺中的玉兰花,正争先恐后地向春天抒情。山杏花到来的脚步是轻悄的,速度却极其快,只在短短一两个夜晚,就将脱俗的素色涂抹得漫山遍野。碣石山里的山杏花,用一朵形容并不准确,怎么说也是一片,更确切地说是一坡或几岭。山杏花的色彩介于粉和白之间,怎么铺排也不显艳俗,却因极尽奢华,造出排山倒海之势。要说最有思想的,当属水岩寺内的玉兰,在千年古刹的低调清幽中,雪青紫、春日红、象牙白、星蓝色的玉兰肆意绽放,开出了水岩寺前所未有的高调和喧闹。

春天是上帝的视角。在她看来,任何一种花开,都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碣石山里有多少种开花的植物,就有多少种对生命的礼赞方式。那些羞涩的花、热烈的花、小巧的花、大气的花、高处的花、低处的花、馥郁的花、清雅的花,此一刻,都在用生命的绽放,抒写着生之美好。

春花烂漫的碣石山给小鸟小虫这些“显眼包”制造了机会。只要不是睡觉和吃饭,它们就会在花的芳香中敞开嗓门。可不都是清脆好听的声音,啾唧、嗡嗡、咿咿、呪呪、哩哩、哇哇、嘎嘎等各种各样的声音全都出来了。每个声音都发得很用力,很饱满,充盈着无限的欣喜。难道每个小动物的暗恋对象都藏匿在碣石花海?闭上眼睛,再仔细听,这个巨大的声场也有层次,呼呼、呜呜、飒飒的,是植物们的独奏或合奏,潺潺、哗哗、淙淙的,是山泉水的独奏或合奏。当然还有汉字无法表达出的其他声音,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有的来自气流和风声。

登上碣石高峰,远眺楼宇林立的昌黎小城,一些亲切的、熟悉的、温暖的细节总会从某个隐蔽的点飘逸而来,由模糊变清晰,再由清晰变为模糊,浓郁的情绪从内心滋生。它是甜蜜的,美好的,它们由我的五蕴散出,以类似气流之状在碣石山花草树木之间逡巡,徘徊,袅袅娜娜,时断时续,流向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