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的断桥上,有一组以志愿军将士为主题的大型青铜群像《为了和平》,凝铸历史瞬间,致敬百万志愿军将士。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烈士也在其中。
1950年,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妄想以朝鲜为跳板,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全国各地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1951年3月,李家发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刚开到朝鲜战场,李家发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表现优异,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获得“神枪手”和“铁腿通讯员”的美称。
金城反击战役是抗美援朝最后一场,为了狠狠惩罚敌人,促进世界和平早日实现,志愿军总部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在金城前线举行大规模的夏季反击战役。1953年7月13日,李家发所在的一连,光荣地担任了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
轿岩山,海拔768.7米,方圆十四平方公里,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敌人在半山腰上构筑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工事。明堡、暗堡像马蜂窝一般密密层层,地雷群、铁丝网漫山遍野,一个加强团的敌人在驻守。收回汉江南北,必须拔掉轿岩山这颗毒牙。
李家发所在的595团一连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备战,林立的大炮死死咬住敌方阵地,英勇的战士怀抱钢枪,狠狠地盯着前方,静静等待冲锋的号令。
伴着我军凶猛的炮火,冲锋号吹响了,李家发跟在排长身旁,准确又迅速地传达着排长的号令,部队海潮般推进着,突然被两道残存的铁丝网拦挡。“排长,我去炸掉它!”李家发请令。随着两声巨响,铁丝网被炸开。战士们沿着李家发开辟的道路一猛子冲到了塄坎。眼看就要到达116高地,哪知前方高地上的机枪突然疯狂射击,把战士们压在塄坎下动弹不得。三个爆破员和后面的机枪手先后牺牲,情况万分危急。
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在眼前,敌人还在疯狂射击,李家发怒火中烧大吼一声:“排长,我去干掉它!”只见他拿着三颗手榴弹和爆破筒,对巩德修说:“你掩护我!”话音未落,他就冲了上去,巩德修接过一挺苏式转盘轻机枪,瞄准碉堡火力点就猛打。
李家发灵活地避开敌人火力的正面,从侧面迂回接近碉堡,用炸药和手榴弹炸掉了一个火力点,然后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径直向大碉堡冲去。冷不防,突然从地堡右边射出一梭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脚。他回头扫视一眼汩汩流血的伤口,咬了一下嘴唇,又盯着地堡仔细搜寻,发现那是连环堡,要接近大碉堡,必须先干掉小碉堡。他忍着剧痛,咬着牙,用双臂带动全身一步一步爬向地堡。终于把手榴弹狠狠地投入小地堡的豁口。“轰!”小地堡被端上天。
没等李家发缓口气,正面的大地堡又开始疯狂扫射,形成一道火墙。天上又下起了滂沱大雨,敌人的照明弹却把山岭照得通亮。李家发使出全部力气爬向地堡,手榴弹带着他满腔仇恨在暗堡里炸响,大地堡里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身负重伤的李家发也被震昏,身上落满了泥土和碎石块。
“冲啊!”战士们又一次开始冲锋,突然,圆形地堡后面又出现一个暗堡,机枪挑衅似的咆哮着,连发的子弹打得泥浆四处飞溅。冲锋部队又被压在火网下,班长秦银洲端起冲锋枪压制敌人的火力,试了三次都未成功。巩德修怕敌人发现前面的李家发,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机枪声和剧痛把昏迷的家发惊醒,总攻的时间快到了。身负7处重伤的他,坚定地再次爬向地堡。两条伤腿血肉模糊,在他身后留下两条十多米长的深深血痕。
敌人的火力已被巩德修吸引过来,李家发咬紧牙关,机警地爬到暗堡下面的射击死角,蹲下身,一摸身上,子弹、手雷、手榴弹已全部用完,怎么办?大部队正潮水般冲了过来,116高地是通向轿岩山顶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拿掉这个暗堡,还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没有时间去犹豫,生与死早已抛到九霄云外,19岁的李家发仿佛听到祖国无声的召唤,只见他怒吼一声:“为了胜利,同志们,冲啊!”两腿中弹的李家发竟然奇迹般站了起来,张开双臂犹如高大威武的钢铁巨人跃起并扑向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他用胸膛挡住了枪眼,敌人的暗堡立刻成了哑巴。
李家发舍身堵枪眼的壮举,鼓舞了每个战士的斗志,每个人都从灵魂深处迸发出一声怒吼:
“冲啊!为李家发报仇!”
“为朝鲜人民报仇!”
这英勇豪迈的口号,这气壮山河的呐喊,饱含着志愿军战士对战友深切的怀念、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地动山摇的口号声在轿岩山谷久久回荡。战友们满含热泪把满腔仇恨射向敌群,黎明时分,我军势如破竹一般冲上轿岩山之巅,把李家发生前签名的五星红旗插在轿岩山顶。
李家发的父母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觉悟很高。1954年,国家下拨专款四万元,在李家发烈士的家乡筹建纪念馆和纪念碑。哪知家乡突发洪灾,洪水三个月不退,乡民流离失所。他父母再三思忖,把国家下拨建纪念馆的专项经费全部拿出赈灾。
后来,英雄的妹妹李家英自筹资金五十余万元,建起李家发烈士纪念馆,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题词。2020年9月,纪念馆被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英雄注定非凡,在他扑向枪口的那一刻,灵魂已升到九霄之上,岂止凡间的屋宇能安放他的无疆大爱,似海情深?英雄无家,四海为家,英雄无私情,处处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