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更加注重经营主体切身感受

日期:04-06
字号:
版面:第A01版:第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更加注重经营主体切身感受,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金标准”。

“感受”,看似是个主观的概念,背后涉及的却是许多客观而具体问题。2024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提出,更加关注经营主体的实际感受,同时规定通过企业调查来评估的指标分数占比达到三分之一。让经营主体更“有感”正是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心。连续三年,河北“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今年安排八家企业代表现场发言,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回应提出具体举措。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首次写入“企业感受”。辽宁新春第一会提出,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

企业评价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看政策文本、看数据指标,更看实际体验。过去一些地方制定惠企政策,一厢情愿“为你好”,缺少与企业的沟通,甚至闭门造车,政策与企业需求“出不合辙”;一些地方推出服务举措,执行起来粗枝大叶,惠及的多是大企业、重点企业,一些最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反而不能“雨露均沾”……类似这样“以我为主”的工作方式实际上并不解渴,难以让所有企业都“有感”。只有多换位思考,用企业视角衡量服务效能,以市场逻辑校准政策精度,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感受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赛道上实现身位领先。

服务供给要符合所需所盼。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让经营主体看得见、摸得着,必须提升服务精准度。这就需要坚持“开门办营商”,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了解企业的所思所盼,把更多“政府配菜”变为“企业点菜”。去年以来,廊坊市就全面落实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搭建“政企直通车”平台,入驻企业21.57万家,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惠企政策要力求直达快享。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有温度的政策,更需要有力度的落实。主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让更多政策红利精准转化为企业红利。近年来,雄安新区以部分产业政策作为试点,探索推进“免申即享”工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