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的时候学习杜牧的《清明》,只是了解诗意,背诵原文。后来知道了清明的来历: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报恩放火烧山迫介子推下山,反而逼死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抱着柳树,拿着血诗,诗中有清明两字,故称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那年之前的清明节,清明予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的普通的日子,只是一个假期。
当我深刻地懂得清明节的意义之时候,我也被亲人的离去带进了节日的铭刻之中。
有一种思念藏匿心间,有一种感觉汹涌澎湃,那些记忆藏在心底的角落,在某个街角,某个地点,某个时间被唤醒,想念得刻骨铭心。不去想念不是忘记了,而是藏得更深了,想得更狠了,等着被唤醒,等着被召唤,在某个瞬间切切的思念。
人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是我永远的痛,或者这种痛会随时光地流走,而抽丝剥茧般慢慢减淡,慢慢减轻。然而,我是多么想念您,父亲。我知道,我一直是您的骄傲,在人前,我是您炫耀的资本,或许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的骄傲。但是父亲啊!我始终没有告诉您,您亦是我的骄傲。您高大,挺拔,一米八六的身材,明眸大眼,曾经年少而风度翩翩,您的聪明才智在那个年代自学考上统计师,使得我们所有子女都转了那时孩童们都羡慕的非农业。您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姊妹们,希望他们过上好生活,而自己却辛苦异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起笔,泪已沾襟。不忍回忆,回忆是一种痛。父亲于我们兄妹,是一种庇护,有了父亲,我们可以躲过脾气暴躁母亲的追打,有了父亲,我们可以吃上别的孩子吃不到的好东西。
父亲在,欢乐在。父亲在,幸福在。
童年予我,是快乐的彼岸。童年予我,是父亲从高大槐树上摘下的槐花,沁着香甜。童年予我,是过年时父亲从锅里捞出第一口肉的满口留香,那是我饕餮盛筵的极致享受,亦是我舌尖上的幸福时刻。
现在,我要给您过的是清明节。以前,没能体会到这个日子的悲凉,今后,在以后的点点岁月,泪,必会伴随我这一天。想念您,我的父亲。想念您的温柔,想念您的善良。如果有来世,让我还做您的女儿。
我想对天下的儿女们说,在有父母的日子里好好爱他们吧!这是我今日,今时最想说的话。
思念是疯狂的藤蔓,肆意生长。“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的梦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寂静,欢喜。”是的,无数次,您在我的梦里。还是那条长长的街道,路灯下,您背着从小就胖嘟嘟的我。那时候都穷,普通家庭是没有电视机的。晚上从您的单位看完电视回家,我会撒娇卖萌,困了,让您背。其实不困,就是懒。无数次,您都会气喘吁吁地把我背回家。那个情景常常出现在梦里,那个记忆贯穿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