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木棉花开又清明

日期:04-03
字号:
版面:第B01版:第五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与世人喜欢花不同,我独爱木棉花。

木棉花,英雄花,战士们心中最神圣的花。每当清明时节远赴南疆祭奠我的战友,那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木棉花,如同英雄的鲜血一样,如火似霞。挺拔的躯干,顶天立地,红艳却不媚俗。在山崖、在山尖、在山谷、在山脊、在山沟,匍匐着,屹立着,灿烂着,以冲锋的姿势向前向前,决不后退的英雄气概让人震撼。年复一年,像永不熄灭的红烛一样,祭奠着那些长眠的烈士们,照亮着后来人的方向。

第一次见到木棉花是1979年2月在广西边境的那一场战争。到处都生长着高大的木棉树,木棉花傲然盛开,宛如燃烧的一簇簇火焰。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木棉花,我的心被它深深触动,我们参战部队为保家卫国,个个都是热血沸腾,木棉花点燃了战士们心中“舍身服死为祖国”的壮烈情结。

战前,我参加了师医院为期三十二天的战前阵地救护培训班培训。培训班共有一百名新战士参加,我们受训的内容是给受伤的战友各种外伤、贯通伤作包扎救护,如何给颅脑、胸外伤员做外科手术,以及如何救治受化学武器的伤员等。

培训结束,我们随作战部队奔赴广西宁明县,后经过水口关到达指定区域。大家按照部队首长指示,用随身携带的军用铁锨在宿营地挖掘一个个“猫儿洞”做掩体,铺上雨衣、塑料布作为休息之用。我们的任务是处理从战场上运下来的牺牲的战友遗体,把他们运到河边用河水清洗、进行整理。

由于临近赤道线,天气炎热,牺牲的战友遗体大都很不像样子。尽管如此,看到曾经生龙活虎的战友,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再也不能与我们同训练共战斗,再也回不到日思夜想的家乡,我们心如绞痛热泪长流。我们忍住悲痛拼命工作,克服一切心理障碍,一丝不苟处理遗体,用真诚和敬意,用一丝不苟的行动,来表达我们对逝去战友的缅怀之情。我们通宵达旦地工作,饿了就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喝一口水壶里放了净水片的泉水润润喉咙。实在困得支撑不住了,就坐在战友遗体旁眯上两三个小时,醒来后继续为烈士们清洗。

我们的战地救护卫生队有30余人,其中有两个分别叫焦玲、于欣丽的女战友。她们克服了胆小畏惧的心理,废寝忘食地进行战地救护,表现非常出色。她们比男兵更勇敢,工作更卖力,比别人干得更多。热带雨林作战,自然环境的艰苦超乎想象,大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进行战地救护13天,出色地完成了伤员的抢救抢运和烈士的遗体清洗整理任务。

战争结束了,部队撤回到宁明县明江公社驻地。我们以排为单位,支起一顶顶帐篷就地宿营。宿营环境和参加战地救护时一样,没有洁净的饮用水,炊事班就地用军用铁锨现挖出一口土井,把井里的水打上来,放入净水片净化一下就倒入行军锅里给战友们做饭。连长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会造成非战斗减员,就给我下达了命令:做好保健工作,保证不能有一人非战斗减员!

“是!”我给连长行了个军礼,作了保证。一天突降大雨,为防止被雨淋湿的战友腹泻或感冒造成“非战斗减员”,我就采用了在家当赤脚医生时曾用过的一个土办法:用生姜、防风、荆芥、黄连、白头翁、党参、甘草等中草药熬成中药汤,每天让指战员们饭前喝一碗,防止腹泻病。结果,直到全连奉命撤出宁明县驻地,全连战士无一人生病。我圆满完成了连长交给的任务,因此,我被批准火线入党。

那场战争,廊坊地区有1000多人参战,50多人血洒疆场,50多位烈士将绚丽的青春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二十岁的生命里。他们走了,用生命践行了出征“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他们是南疆最美的木棉花,永远绽放在祖国的南疆,绽放在每个参战老兵的心里。

时光飞逝,一晃46年过去了,南疆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2月17日,这个参战纪念日,却像老寒腿,周而复始扣动我的心弦,那些流泪的往事,那些鲜活的笑颜,那些激荡心魂的故事,再一次海潮般袭来,拍打着心的堤坝。

每一个清明节,我都会想到那些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的战友,那些长眠了的战友,那些和木棉花一样开放的战友,那些用灵魂守候在木棉花树下的战友!

清明时节,火红的木棉花已开遍南疆。我在木棉花下仰望,在木棉花下的陵园里巡视,眼前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青春而亮丽。在共和国朗日晴空下,我泪如珠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们,躺下是一座山,站起来也是一座山;活着,是一树英雄花,死了,也是一树英雄花。他们,是我心中永远的高山,是我心中开不败的花!

远处,“啪!”一节断枝落下,那上面的几朵木棉花依然鲜艳,依然完整,就像慷慨赴死、为国捐躯的烈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视死如归,不改鲜红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