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在情感褶皱中起伏的不羁灵魂

日期:04-01
字号:
版面:第B04版:第八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安昌古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和延续,错落有致的水乡建筑和特色浓郁的水乡风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黎思尘

同为90后诗人,我对刘丽(笔名:栗子)总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她的诗有种浮浮沉沉的灵动感,带着生命的新鲜质感和她的体温,扑面而来,杏花沾雨。

刘丽的诗具有古典主义情怀和现代主义情愫,她没有和传统切割,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夏有青青》《白日梦尽头的你》《风信》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色彩,这些诗语言姣好,意境构筑唯美。

刘丽根植于大地,她在《诗刊》上发表的《到乡下去》,用“新泥”“青麦”“清茶”“无缘无故的大雨”“双色茉莉”“树梢上的白鸟”“房上的瓦砾”等意象矩阵,构建出超越田园牧歌的精神原乡,这些看似散落的意象实则是精心编织的隐喻之网。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朴实亲切的乡村景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而这种实在是在城市商业文明边缘长成的青苔,构成了抵抗异化的力量。这场五月的乡间漫游,是都市灵魂在寻找精神栖所的途中,与乡土情结的一次永恒邂逅。

在那些具有强烈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歌中,刘丽的情感充满了张力,对事物进行了抽象阐释,她总是追求剥离现象,直抵本质。她的诗带有鲜明的隐喻色彩,或者说她的诗是一种现代寓言,她用理想主义的锋芒去刺穿现实。《一梦天荒》是刘丽设想的理想世界,在那里,“被庇佑的人走在太阳里/明亮、鲜活”“人们看得到清澈的灵魂”“让理想者理想/让庸俗人庸俗”。虽然理想的鹅卵终将被现实的顽石击个粉碎,但每一个诗人都怀揣理想,并在偏僻的角落孤独地歌唱。

《当创作者开始发言》是对诗歌创作场景的一个隐喻,刘丽将创作比拟为从精神的远洋返回,面对灯塔,开始抛锚。这个比拟新奇独特,并且指出了诗歌的含混性。“她很难分辨/这是声音还是回音/觉察,观想/交流、回转/一切都在发出声音/一切变化都是回音”,声音是诗人的思想,回音是思想在人世间碰壁后的变化,她的率真与尘世的反馈,构成了诗意。“她的船只漂在海面/向岸边抛它的锚/一个字,一组词/或者一段结结巴巴的咿呀之语”,诗人的创作过程就是向人间抛锚的过程,诗人不想脱离精神远洋,但与现实的矛盾构成了结结巴巴的心灵呓语。这首小诗,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创作的本质,彰显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峙。

刘丽虽然是一位女诗人,但她的诗并不柔软,也不温暖,甚至有点卡夫卡那种冷冰冰的气息。这在女诗人中是鲜见的,这让我怀疑她读了太多的哲学书,她的诗句有太多思想线条,离烟火气甚远。《转动轴承》将世界的运转模式比喻成一个巨大的轴承,人们祈求“滚珠在凹槽中转动/以带动某物/或者摧毁某物”,这种隐喻让生命的意义崩塌,生命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刘丽诗中的冷幻色彩和卡夫卡如出一辙,这也加重了她诗歌创作的寓言属性。

《看懂了情绪里每一处细微的褶皱》清晰地表明刘丽是一位女性思想者,她有成为女哲人的潜质。有别于其他女诗人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她总是从思考中得来诗意。“有天傍晚/没有风/沿着低矮的墙壁,梦着新奇的梦/云霞从课本烧到天上/你的世界很小/可以走路去任何地方/有天傍晚/你看懂了情绪里每一处细微的褶皱/一次次别离/像木头碎屑钳进肉里/闭着嘴巴的人/将一生化成巨大的哀鸣。”诗中的场景,并非真实的生活场景,她只是在营造一种氛围,这个小小的世界是自我世界,并与世界隔绝,那些情绪里的微小褶皱,是孤独的内心被外部世界挤压出来的。她与外部世界的对话,是不能达成和解的,因此诗人也是个沉默者,她以悲鸣来发泄内心的困惑。

刘丽的诗歌语言具有尖锐、迸射、散发的特点,她的跳跃幅度偏大,将诗境拉得很开。她的语言是草原上的马,是奔跑者,有不羁的灵魂与孤独的内心。《醉在荒芜处》在意象上大开大合,一连串碎散的意象让读者不能呼吸,“日落”“海的深邃的落寞”“山与海,孤木和焦土”“沙漠”,这些意象组合成一种孤寂感,冷到极致。她的语言也充满了荒诞意味,“朝冬天扔一团橘色的火焰”“林木枯槁在眼角”“耗尽一生的精力去找地上最后一滴雨”“数以万计的时间飞转”“古老的光见证文明的破碎与重生”,当她营造出这些阔大而冷艳的词语组合时,每一个人都会读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绝望感,同样是一个一切崩塌的世界。然而诗的结尾,刘丽又解构了这一切,她说这不是一个故事的结尾,而是一个故事的开始。这样的反转既激烈又深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文明之初的原生景象。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傍晚坐在淋过雨的车子》一诗中的后现代主义气息更加强烈,她的语言大胆而前卫,内在逻辑线条清晰,意象叠加犹如蒙太奇,将现代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而且和生活也贴得最近。可见,当刘丽将生活元素融入她的诗歌写作时,就会变得饱满而深邃。无论在节奏感上,还是表现力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西北的黄土地上/穿筒子裤的女人/她们有黝黄色的皮肤/像大地之母/如果你在傍晚坐到车里/一定是没有洗的淋过雨的车/感受那之中的力量/你浑身发热/像走在荒漠中/走在黄色的光,滑过的泥点,黑色的影中/走在热热的沙土上/相信精神和死亡一样漫长。”这首诗,将中国黄作为经典元素一再放大,让整首诗都充满了昏黄的色调,这种色调是伟大的,具有传承性的。

刘丽的诗歌创作有自己的特点,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风格,她还在探索中。我也一样,我愿与她携手并进,共同寻找诗歌的未来与崭新的创作理念。如果刘丽拘囿于思想的表达,那么显然诗歌的路子有些偏窄,不利于成长。但她很年轻,她会从生活的缝隙中寻找更多元素融入写作,那时候,她将成熟饱满,像九月的谷穗。同时,我也希望团结廊坊市所有的年轻诗人,共同撑起未来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