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过,家乡河北已是“万条垂下绿丝绦”,而新疆焉耆县还捕捉不到一丝春的气息,望眼欲穿! 哪怕是星星点点的新绿,还没有赶来,难道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周末,我们几位援疆人商量去村庄里走走,看看春天在哪里?
来到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五号渠乡阿伦渠村,这是一座维吾尔族居住的少数民族村落,一共500多户人家1800多人口。听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庄,就是这里。
走进幸福村庄,洁净宽敞的道路令我心情愉悦,一排排房屋规划整齐,房屋外墙是新粉刷过的,大门是对开的铁艺门,雕花精巧,色彩缤纷。家家户户都有深深的庭院,走近细看,每户房屋前都有一片休闲活动的场地,各家的院子旁还有一处场地不小的牛羊圈,我们隔着栅栏墙看见一家的牛很健壮,大小有六七头,其中一头小花牛很可爱,还在吃奶。幸福村庄有两处休闲广场,维吾尔族人是天生会跳舞的民族,冬天是在傍晚,夏天是在晚上,载歌载舞,在欢快的歌舞中消除一天的烦劳。
入村向右走100多米,就到了村子里的民族特色展示点——民俗馆。果然名不虚传,一个村庄里还有民族文化展示基地! 可两扇木门上一把铁锁在看家,颇感遗憾。在我们左顾右盼时,不远处一位村民走过来,同行的小郝老师主动上前打招呼,询问民俗馆开馆的时间。巧的是这位村民就是村里一个小队的队长,他知道我们的想法后,立刻吩咐他的孙女去家里取钥匙,原来他还是民俗馆的馆长!
民俗馆的面积一亩地有余,房屋内面积约200平方米,是两层房子的高度,房屋墙体都是泥土筑造起来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泥土里面掺杂的苇子。一间最大的房间摆放的是老物件,两间小的起居室,还有一间小屋门口写着药铺,里面靠墙四周整齐地摆放着一包包草药。这座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靠北侧有简易的楼梯,上到二层有一面带“花墙”的大房间。队长介绍,每年秋天,葡萄熟了摘下来就堆放在上面,墙是镂空的透风很好,葡萄就是在自家的晾晒房里风干成葡萄干的。民俗馆始于本地一家村民的老房子,村委会把这处旧房适当改造后,建成一处向游客介绍维吾尔族生活风情的平台、一个文化润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在村里走了一圈,只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学生,怎么这么清净啊?
“队长,为啥在村子里看不到几个人呢?”我问了一句。
“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100岁,村里年龄最大的长者。都去他们家里了。”他几分严肃地告诉我们。
“我们村里还有两位快100岁的老人呢!”老队长又补充一句。
真是幸福村,村民幸福且长寿。
我们邀请这位和蔼可亲的老队长合影留念,当然还有他可爱的飞跑回家为我们取来钥匙的孙女。
老队长说:“5月份你们再来,树绿了,花开了,美得很。”
“好,5月份我们再来这里,看看春色满园的幸福村庄。”
“你们一定来啊!”老队长黝黑的脸上透着淳朴,一双眼睛里流露出诚恳和兴奋的神情。
“我们一定会再来的,会和您联系!”我们愉快地和幸福村庄的老队长做了一个春天里的约定。
此时,虽然热闹的春光还在路上,但是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春天已经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