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民生愿景”成“幸福实景”

日期:03-30
字号:
版面:第A01版:第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5日,香河县大爱书院养老中心内,老人们正在参与娱乐活动。(资料片)本报记者 刘向 摄

本报记者 张欢

异地看病直接结算报销、“跨城养老”渐入佳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启协作共建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助推我市公共服务不断优化,为吸引廊坊经洽会上的大项目、好项目选择廊坊、落户廊坊增人气、添助力,让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协同发展的账本里,记录的不仅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点滴变化,还有不断渗透进千家万户的幸福味道。

◆深化医疗卫生协同 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近日,在廊坊安次区医院?京城名医馆,来自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的中医专家孙波正根据病人的病症,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吸引众多患者来此就诊。

医疗是群众关注的大事,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廊坊市深化与京津合作,通过合作建院、专科共建等模式,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不断巩固扩大京津冀医联体建设成果,让三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2月22日,河北燕达医院出入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台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患者王庆丰排队等待办理出院手续。他在医院接受心血管内科手术后,恢复良好。

不到10分钟,王庆丰就办完了所有手续。“只需把社保卡交给工作人员,各种费用当下就能实现医保报销,还能享受北京的医保政策,真是太方便了!”他说。

协同保障,“医”路畅通。作为京冀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到燕达医院就诊的北京医保患者由2017年的月均300余人次,攀升至2024年的月均2.48万余人次。

医保破冰一小步,京津冀医疗协作迈出一大步。

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医保部门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异地就医实现“一卡通行”。三地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无须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京津患者选择到河北就医,京津冀医疗资源分布格局正发生变革。

在三河燕郊,京东誉美医院普外科凭借专业的治疗技术,吸引全国各地腹膜后肿瘤患者前来就诊。其中,近一半住院患者来自北京、天津等地。

廊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共享。2024年,“通武廊”三地49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鲁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互认项目增加至60项,39家机构纳入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1+X”模式在三地推广,以北京潞河医院、武清区人民医院和廊坊市人民医院为中心,三地基层医院为站点,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代谢性疾病患者突破2万人。

◆提升康养服务质量 “跨城养老”渐入佳境

春日暖阳下,老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公寓式的养老模式让我们很舒心,还有专业护士随时照看,我很高兴在这里安享晚年。”在香河县大爱书院养老中心的居所里,北京老人胡克娴向记者讲述他现在的幸福生活。

为丰富入住老人的生活,大爱书院建有养老中心会所和342间精装养老公寓,配备图书馆、健身房、游泳池、茶艺室等50余类一站式养老文化活动空间,并设有多种文化课程与娱乐活动,打造了专属于老年人安全、舒适、温馨的家。

“老人不仅可以自选课程,还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与传统养老模式不同,我们更注重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大爱书院总经理助理李昱杉介绍,目前700余名老人已在此安家,其中90%以上来自北京。

攥指成拳,同心同行,协同红利不断释放。近年来,我市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京津养老市场需求,全力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廊坊特色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为龙头,大爱城、来康郡、荣华齐山、方舟养老等梯次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京津老人到廊坊养老渐成新潮流。

走进固安来康郡康养中心,房间干净整洁,环境舒适优美,老人们或举棋对弈,或唱歌起舞。“这里跟家里一样,不仅环境好,还能泡温泉,衣食住行都很方便,每天过得非常开心!”来自通州区的刘翠青说。

“我们安装了智能检测、评估、预警等设备,可以24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固安来康郡康养中心经理赵松介绍,康养中心以田园为主题、温泉为特色,为入住老人提供快乐生活服务、智能康养服务等4大类148项服务,与京冀地区15家医院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合作,为老人提供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和往返便利。

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成为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养护中心宾馆式养老居所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卫生间、桌椅、床铺和电梯间等都做到适老化设计。

近年来,廊坊市全面落实《“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等级评定结果互认、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政策互联互通,(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