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绘好“春耕图” 再夺“丰收年”

日期:03-28
字号:
版面:第A04版:第四版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18日,在大城县广安镇东桑生村玉米种植基地,农民在驾驶农机播种覆膜。 本报通讯员 金天 摄

在大城县权村、广安等乡镇的小麦、玉米种植基地,农民们紧张有序地翻地、施肥、播种、覆膜、灌溉;在廊坊市瑞海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温室育苗大棚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育苗工作;在固安县柳泉镇板材村的温室大棚内,农民们忙着修剪树枝、培养树形、为幼果套袋……春为岁首,农为行先。随着气温回升,廊坊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希望。连日来,我市各地全力抢农时、备农资、强服务,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为农业稳产、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收成更在于春。春耕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生产,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河北是农业大省,廊坊是京津地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更应该抢先抓早,加紧春季农业生产,以务实举措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保障先行,筑牢农资供应“压舱石”。农资是农业生产的“粮草”,其供应是否充足、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种植积极性。目前,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农民春耕所需农药、化肥、种子、农膜等农资底数,把握农资市场形势,备足各类春耕生产物资,这给广大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期,农资产品进入购销旺季。各地要做好农资储备和调配工作,畅通运输渠道,让农民能够及时买到质优价廉放心的农资产品。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虚假宣传、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解锁农业生产“新密码”。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种植“把脉开方”;“智慧大棚”精准控制农作物生长,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加收益;新型农机大显身手,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环顾廊坊,“科技范儿”十足的春耕生产,让希望的田野更显生机、更有奔头。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各地要用好科技力量,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路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让更多农民挑起“金扁担”。

靠前服务,跑出惠农惠民“加速度”。惠农惠民政策一直是农民关注的焦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等,这进一步提振了农民春耕生产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政策可靠,收益可观,未来可期。各地要不折不扣抓好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激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靶向监督,通过明察暗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惠农补贴发放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发放是否到位等惠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精准监督。要亮出真心实意、拿出真金白银,在国家出台“政策包”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符合本地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措施办法,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齐抓共管,共绘一年好“丰”景。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勤,关键在积极作为、抢抓主动权。春光不等人,各地要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土地监管,守牢“耕地红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各类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 “宣传员”“技术员”“服务员”,撸起袖子、卷起裤腿,下沉一线、躬身实干,送政策、送技术、送保障,用心用情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干担当奏响春耕生产“奋进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耽误,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各项工作,我们一定能守牢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交出“仓廪实、民心安、乡村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