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正 李泳辰 文/图
“叮叮当当……”在三河市骏腾工艺品厂的生产车间里,负责人钱洪涛正专心致志地錾刻作品。新年伊始,钱洪涛就带领工人赶制订单,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在他手中,古老的錾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錾刻工艺的操作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一件精美錾器的完成需要经过打胚、打样、錾刻、清洗抛光等数十道工序,整个工艺不仅要求艺人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精湛过人的技艺水平,还要心、眼、手、力的精密配合,功夫都在匠人手上。谈及錾刻的精湛工艺,钱洪涛如数家珍。
钟情錾刻三十年
钱洪涛是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錾刻技艺传承人。中学毕业后,钱洪涛就跟随师父秦冠信学习錾刻技艺,1995年拜花丝镶嵌大师马作文之子马福生为师。马福生錾刻技艺高超且教徒严谨,钱洪涛虚心学习,得到了师傅的真传,掌握了平面錾花、高鼓錾刻、镂空、蒙镶等技术。曾经做过马踏飞燕、龟鹤蜡台等许多经典之作。
完成一件精美的錾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艺程序,钱洪涛每道工序都认真学习、钻研,手艺也日益精进。錾刻的核心是“錾活”,就是利用勾錾、直口錾、双线錾、发丝錾等十多种錾子,把装饰图案錾刻在金属表面。在学习和创作中,钱洪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除了良好的技术外,钱洪涛还根据加工对象的需要打制出得心应手的錾刻工具,打制工件的金属板材,调制固定工件的专用胶料、配制焊药、摹绘图案等。
錾刻的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几十次的反复工序、上百万次的錾击才能完成,容不得有一次失误。钱洪涛介绍着,随手拿起形状大小不等的长錾,叮叮当当,锤起锤落,转刻间,便出现一片精致的羽毛,仅有几毫米长,却纹丝分明,似随风飘落。钱洪涛坦言,錾刻磨砺着匠人的心性,自己也从最初的枯燥厌烦,渐渐变得沉静钻研,并在其中一路成长。
在传承中坚持创新
在钱洪涛眼里,传统技艺想要发展好就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体现其价值。
在钱洪涛的工作室里,8个镀金赏盘引人注目。这 8个镀金赏盘采用錾刻传统技艺,仿照三河“古八景”打造,共使用紫铜5200克,历时两年半完成。
“我们希望通过錾刻这一传统技艺,将三河‘古八景’的美丽画卷錾刻于赏盘之上,为世人展现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创新。同时,将‘古八景’的美丽故事永久留存。”钱洪涛表示,“古八景”包括灵泉漱玉、南塘落雁、月池秋鹭、七渡晴澜、孤峰挺秀、驼岭春云、圣水流丹、北兔归樵,每一景都是三河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创作过程中,钱洪涛带领两名錾刻师,从制铜胎到贴图纸、勾线、背面顶鼓、正面錾刻、整形清铣,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创作中,大家对每一景的錾刻力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古景的神韵与意境。金光闪闪的赏盘上,山川草木、鱼鸟生灵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
为了让这项古老的文化瑰宝焕发新活力,近年来,钱洪涛在深耕錾刻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不断创新工艺方法和产品形态,他改变原有錾刻技艺的单一工艺形式,与多位燕京八绝技艺大师共同合作,主动将錾刻与玉石、景泰蓝等其他技艺结合,创作出多款热销产品。
传好老手艺的“接力棒”
作为錾刻技艺传承人,钱洪涛深知传承的重要性。工作中,他始终与工人们干在一起,并将自己的制作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培养出了一批錾刻技艺的新生力量。
“每一代手艺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希望更多热爱錾刻的人从我们这代人手中接过传承和发展老手艺的接力棒,让老手艺更加自信地走下去!”钱洪涛说。
作为钱洪涛众多徒弟中的佼佼者,周文静经过多年的学习,已成长为錾刻工艺新一代的传承人。
在周文静眼里,钱洪涛平时工作极其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从周文静刚开始学习錾刻技艺时,钱洪涛就手把手教授。通过八年的学习,周文静现在已经能做出一些复杂作品,手艺也日益精进。
“钱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手艺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了这几个字的含金量,我也会把这门老手艺一直传承下去。”周文静说。
多年来,怀揣着对錾刻技艺的执着与追求,钱洪涛设计的作品在多项赛事中屡获大奖。谈及未来,钱洪涛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他要继续深耕錾刻技艺,让这项流传了三千多年的古老技艺走上更高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