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1元包邮”、外卖“满减大战”、网约车“补贴竞赛”、汽车品牌“价格战”、制造业“价格血拼”……一段时间以来,“内卷式”竞争一波接一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释放出治理“内卷式”竞争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
经济日报:
走出“内卷式”竞争呼唤内功竞争
为整治“内卷式”竞争,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动作频频,推动多个行业发生积极变化。随着我国消费者日益认可科技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竞争力永远建立在价值创造上,内在动力来自用科技提升效率,而不是用算法制造焦虑。
监管部门也要为企业跳出“内卷式”竞争营造可信赖的环境。市场监管部门已表态将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为企业安心追求高质量发展撑起政策空间。
高手从不在低水平赛道死磕。反“内卷”不是躺平,而是跳出泥潭;不是放弃竞争,而是升级战场。在反“内卷式”竞争的同时,市场和消费者很需要、也很欢迎企业练好内功。只有让外卖小哥体面送餐、小店主安心经营、消费者放心下单的企业,才能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下,迎来真正的春天。
陕西日报:
“内卷式”竞争当止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是不要市场竞争,而是要摒弃破坏市场秩序、有损经济发展的竞争。整治“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将“内卷”问题导致的行业竞争失序与产业提质升级紧密结合。
企业要摒弃单纯依赖价格竞争的短视行为,把核心竞争力聚焦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与服务优化,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革新,注重价值竞争。
政府要建立统一大市场,打破地区封锁与行业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激发消费者更新换代需求,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推动企业实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避免在同一个赛道上过度同质化竞争。
湖北日报:
“内卷式”竞争与新质生产力格格不入
近年来,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调“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我国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态度更加鲜明,规制的对象更加明确。
在部分行业,“内卷”已有时日。“内卷式”竞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追求低价的过度同质化竞争,不仅降低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而且阻碍行业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应当明确一种认知:“内卷式”竞争与新质生产力格格不入。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无特色、无差异性、无含金量,这是无效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能要这样的无效增长。
打破“内卷式”竞争怪圈,对于企业而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长期发展和创新能力。对政府而言,要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力度,优化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