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昀)“通过系统调整,我不仅改善了圆肩驼背的问题,还学会了正确的身体使用方式。”市民宋女士曾因体态失衡导致运动损伤,如今通过科学矫正重获健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体态管理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体态管理师也应运而生。曾因训练受伤告别体育赛场的延边姑娘曲晶正是从业人员之一。她在康复期间系统学习了人体运动科学,将体态矫正理念从学术理论转化为实践方案。“很多运动损伤的根源在于体态失衡,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脊柱侧弯、骨盆前倾等问题,更需要及早干预。”曲晶说。
2020年落户廊坊以来,曲晶持续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她主张“预防优于矫正”的理念,通过公益讲座向市民传授日常姿态管理技巧,针对久坐人群设计办公室微运动方案,为青少年编制体态筛查标准。其研发的渐进式矫正体系融合运动医学与人体工程学原理,帮助市民通过科学锻炼增强核心肌群,重建身体平衡机制。
“体态管理不是短期矫正,而是终身健康习惯的养成。”曲晶表示,当前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计划将基础体态评估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在她看来,保持良好体态不仅能预防颈肩腰腿疼痛,更能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是维护整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专家提醒,市民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维持单一姿势,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视线平视,每40分钟起身活动。对于已出现明显体态问题者,建议寻求专业指导进行针对性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