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文学使人

日期:03-18
字号:
版面:第B04版:第八版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16日,在山东省邹平市黛溪街道张高村生态杏园,游客赏花游玩。神州大地春暖花开,人们来到户外赏花探春,乐享春日美好时光。新华社发(董乃德 摄)

一辈子身无长物,所幸喜爱文学,精神生活倒也充实。

读大学时,我在《汕头日报》发表处女作——散文诗《妈妈在绣花》(外一章),文学路上,蹒跚而行;终因后继乏力,一驻足就是二十多年。

2020年起,重拾秃笔。

近五年来,我一直坚持散文写作,已在《人民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作品二百多篇。

因为文学,借助网络,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写作视野不断得到拓展。

昆明杨兄,是我在网上结识的文学挚友。2022年底,杨兄把他的散文集《跟着彩云走》寄赠予我,洋洋十九万字流淌成一条彩云之南的乡情乡恋之河。随着他那“柔软,却携带着穿石的情感力量”(潘灵语)的文字,我走进风光旖旎的云南大地,走进他博大而淳朴的内心世界。拜读后,我写下一篇题为《情洒彩云之南》的书评,整版发表于云南《都市时报》上。

2023年暑假,作为会员,我携妻子奔赴晋商故里,参加由天津散文研究会组织的三晋采风活动。几天下来,瞻仰晋祠,探访乔家大院,参观晋中博物馆,踏足贾家村,漫游平遥古城,品尝杏花村美酒,聆听研究会领导和资深会员的专题报告……一群文学发烧友,在三晋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涤荡灵魂,燃烧激情,激发灵感。回家之后,我把这段浸润晋商精神,畅游人文古迹的历史文化之旅,化作一篇三千字的游记散文——《走马三晋》,刊登于《潮州日报》上。

一本由民进昆明市委文史与学习工委创办的纯文学杂志——《百姓作家》,在无政府财政拨款的情况下,几年来一直坚持如期出版,而且设计精美,装帧考究,质量上乘,在文学百花园培育出一朵大放异彩的文学奇葩。作为该杂志的理事,我一路见证和陪伴她的成长,与她同呼吸,共喜乐,与一班无薪酬、无编制的工作人员和发稿无稿费的作者,守望这株文学的小花,分享栽培的辛苦和乐趣,陶醉于她的芬芳,惊艳于她的风采。

一位深圳作家,组建了一个微信文学群,我有幸进群拜识一众文学大咖。文友来自五湖四海,有专业作家,业余作者,还有报刊的编辑。大家开怀畅谈,交流写作和投稿的经验,切磋文学技法,探讨写作得失,分享作品发表的喜悦,互相祝贺,互相鼓励,气氛非常活跃。编辑与作者互动,投稿、选稿,双向奔赴,成就彼此,大家获得感、成就感爆棚。加入该群以来,我不但从众多文友身上汲取了丰富的文学营养,而且得到一些编辑老师的指导和帮扶,在他们主编的报刊上发表作品,获得成长。

广西阳朔诸葛君,网上拉起一个叫“翠屏文艺”的文学群,由他牵头,几位同道者有人出力,有人捐资,精心编辑出一本纯文学纸刊——《翠屏文艺》杂志,定位为“群刊”,专门发表群里文友文章,并免费寄赠样刊。《翠屏文艺》虽无专业刊号,编辑和发行人员均无薪酬,但凭着一股专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把杂志办得有模有样,“干货”满满。我有幸成为创刊号上的一位作者,欣喜和激动之情,丝毫不亚于在大报大刊上看到自已的文章。

正是文学写作和文学活动,为我的人生打开另一扇窗。窗外,有繁花似锦的自然诗篇,有异彩纷呈的人生画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有曲径通幽的思想花园,有汩汩流淌的情感甘泉……

文学的意义何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以文取仕的科举时代,文章(文学)充当读书人仕进的“敲门砖”,自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今社会,历史步入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人们追求的是便捷和高效,日常养成电子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传统纸媒纯文学式微已成为其宿命,文学的意义似乎越来越微薄。但是,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到《诗经》《离骚》,从《史记》《汉书》到唐诗、宋词,从诸子散文到唐宋、明清散文,从四大古典小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从鲁迅以之作为“匕首”和“投枪”与反动派作斗争的杂文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乃至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谁能否认这些文学作品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民族文化,雕琢民族风骨,塑造民族灵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当下,文学有用还是无用?莫言说过,相对于科学,文学无用;但无用之用,正是文学的大用。2024年12月21日,在中国散文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叶梅会长在回应有人称赞她仍显得年轻、有活力的话时,提出“文学养生”的说法。我非常认同这一说法。真正喜欢文学,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具备敏锐的审美眼光和独到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充满生活情趣,富有悲悯情怀和担当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内心丰盈,精神充实,当然充满朝气和活力,显得年轻。这就是文学对人心灵的“保健”和“调理”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长期用书香浸润自己和他人的优秀作家,言谈举止自然会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必然氤氲着优雅高贵的气质。这就是文学对人外在气质的“滋养”作用。

业余坚持散文写作,不断阅读,培育我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品性,也为我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不仅是一个简单“活过”的线性过程,而且是一部活在其中的引人入胜的悲喜剧。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并创造生活,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才能真切体会人生的多彩和多味,这样的人生才是丰盈和精彩的值得。人生不仅要有长度,更要有宽度和深度。文学,是构筑人生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一种精良工具。

文学需要沉积,需要纯净的心态。岁月的磨洗和历练,让我的人生有了点滴的积累。人到中年,步入人生的深秋,早到了云淡风轻的季节,我的心态越来越澄澈,自然能静得下来。这一阶段的写作,文思虽如秋泉,缺乏汹涌澎湃之豪迈,却多一份从容纯净之静美——用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形容我的心境,颇有几分确切与形象。

余生,若还能与文学为伴,与散文为伴,坚持我手写我心,用文学塑造和保养美丽的灵魂,永葆青春活力,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