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温暖邂逅

日期:03-06
字号:
版面:第B03版:第七版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4日,一只海鸥在海河上飞翔。 近来,随着气温回暖,大批海鸥在天津市海河沿岸金钢桥附近翔集、觅食。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这两年来,因了女儿在廊坊上学,我对这座城市有了说不出的亲近。它的行人街道、它的房屋建筑、树木花草,以及它的蝉鸣燕语,我每次置身其中,都倍感亲切。而我最难忘的是,前几日,我们在别过女儿返程途中遇到的一件温馨事儿。

2月一天下午,我们从廊坊回衡水,出市区20分钟后,三岁的孙女突然喊内急,老伴不得不放缓了车速,寻找路边常青树丛断缝处。当一条向西去的小径出现后,他便把车停了下来。

老伴把孩子抱去了绿化带后的空地上。此值早春,草木尚未苏醒,丈夫的脚下仍是一片枯黄。

小径有一米多宽,探向树林深处,林中多是松柏。

正待孙女方便时,从小径里面走出一位八十岁上下的老人。老人戴一顶灰色帽子,着一件浅灰色大袄,高个白净略瘦。

在通往树林口处横放着一根树枝,老人把移开的树枝又重新放回原处。老伴顿生奇怪,问他横树枝的原因。老人答,里面喂着鸡养着狗,怕人误闯进去被狗伤到。老人说话,慢言轻语,透着慈祥。

我们小孙女,平时一见了老爷爷老奶奶就冲着笑,人家不逗她,她逗人家,是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她挥动小胳膊小手,做着拜拜的动作,奶声奶气地喊:“拜拜——”。老人笑容满面,也挥手示意,学着孩子的腔调也柔声细气地说拜拜。然后,他似乎想起来什么,从上衣兜里掏出鸡蛋来,想递给孩子。丈夫只顾抱着孩子走向车,完全没看到身后的事情。

我没下车,车外的情景却撞了满眼。

当丈夫打开车门,把孩子递给我时,老人也已经走到了车旁。此时的他两手捧满了鸡蛋,说,这是刚拾的柴鸡蛋,给孩子带回去尝尝吧!他的话语是那么的亲切,就像是在对自己的亲人说话。开始,我们极力推辞不要,后来看出老人的诚意,丈夫示意我找个袋子。我琢磨着,一两个,三四个顶多超不过五个也就完了。没想到,老人两个上衣兜里都是鸡蛋,掏完了一个兜,紧接着又掏另一个。我和丈夫一直说,不用再拿了,给我们两个就行了,您还是拿回家自己吃吧!但老人还是一直在掏兜,直到把两个衣兜都掏空了才住手。

我教孩子说谢谢老爷爷的同时,大脑也在飞快地转动。我觉得与老人素昧平生,不能白要他的东西,我的眼睛飞快地搜寻车内有什么东西可给老人。两瓶孩子喝的酸奶,老人肯定不要,几块糖、两个小橘子更不合适。我的眼睛瞄上了两个大红苹果。我把苹果递给老人,说:“大伯,这苹果是富士苹果,很好吃,您拿着。”老人摆手说:“不要,我家里有苹果,我这是看着孩子太可爱了,送给孩子吃的,不用给我东西。”

我忙补上一句:“这苹果不一样呀,这是我们深州产的,我们深州的特产!”

我急得撒了谎,深州的大蜜桃是特产,苹果也被我谎称成了特产。

老人一愣说:“那,老远呢!”

老伴答,500多里地呢!同时也帮腔,快拿着吧!您也尝尝我们深州的苹果。

老人最后还是没要。他摆摆手,示意让我们继续出发。

道过谢后,我们重新上路。车上的我们渐渐南去,我把目光投向车后,看着老人微驼的身影,心泛涟漪。老人姓甚名谁,年轻时何种职业,哪乡哪镇哪村,我都一无所知。就这样,我们互不相识,都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也许今生再无相遇机会。我们唯一知道的他是廊坊人,他也只知我们是深州人。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老人的行为温暖了我一路,也温暖了开车的老伴。老伴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碰瓷或是强买强卖的老头儿呢,没想到……真是误解了老人。

到家后,我把一枚枚普通但特殊的鸡蛋先摆在了竹器里,在成为孩子的口中物之前,我拍照给孩子留个纪念。我想,待孙女懂事以后,应让她知道,她的童年曾有一位廊坊的老爷爷赠送过十枚柴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