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在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向东的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尊集合青铜器、玉觽和景泰蓝三种文化元素的觿耳大德尊。这尊作品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
作为创作者,张向东将当初创作觿耳大德尊的初衷娓娓道来:器物整体造型参照的是青铜器壶,耳子由玉器上的别子演化而来,再加上景泰蓝工艺,觿耳大德尊是三种文化合一。
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是一种源自元代并兴盛于明代景泰年间的独特工艺,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观和高超的技艺一度成为帝王贵族彰显身份的象征。作为景泰蓝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张向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拓展应用领域,创新技艺与设计理念,获得国内外好评。
从设计员走向国际展会
张向东出生在大厂回族自治县,自幼热爱美术,16岁时偶然接触到景泰蓝之后,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中毕业后,张向东被分配到大厂特艺厂做设计员。在此期间,他不断钻研景泰蓝工艺,从学掐丝、点蓝、烧焊工序,到磨光,每一道工序都认真钻研。同时,他还进行图案、造型以及人因工程方面的各类知识的自学。通过学习,张向东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学干并进”。经过不断地刻苦自学与实践,他逐渐掌握了景泰蓝工艺上的核心技术。
1982年,已掌握景泰蓝多种制作工艺的张向东自创研发了“新华蓝”工艺。次年,他制作的两块风景圆盘参加北京国际旅游纪念品展览会时,一名法国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对该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推荐其参加在法国举办的两年一度的国际珐琅艺术品展览。
在此契机下,当时的国家轻工业部专门下达文件,让大厂特艺厂制作两件“新华蓝”工艺作品参展。张向东主持设计制作的两件作品,于1984年7月赴法参加国际珐琅艺术品展览,并在展览中受到了一致好评。第二年,张向东又接到了来自西班牙艺术组织的邀请,参加国际珐琅艺术赛事。随后,张向东创作的大型瓶器,双耳凤瓶在北京国际旅游纪念品展览上技惊四座,被摆在了北海团城的玉佛两侧,图片被刊登在《河北画报》上,被誉为“珍贵的艺术品”。
2003年,张向东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机遇。这一年,他有幸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北京故宫国宝文物复制工程。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张向东直言感慨颇多。复原文物,是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张向东行走在乾清宫,与景泰蓝原作朝夕相处,思考几百年前作品的制作情景,无数次被古人的创作精神与作品震撼。
在这种震撼下,张向东和同事们一道,复制了10件作品,其作品现存北京香山勤政殿内,供人们欣赏。张向东亲自制作复原的国宝景泰蓝香薰和三足香炉、大鼎炉等与故宫国宝原品达到惊人的相似,因此被业内誉为“中国景泰蓝仿古先行人”。
现代审美赋能传统工艺
在景泰蓝创作中,张向东对景泰蓝灯饰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景泰蓝灯饰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即通过其造型、色彩和图案,向人们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知识的启迪、灵魂的震撼,而灯具是一个契合的载体。张向东设计的《福禄宝灯》系列景泰蓝灯饰、《大吉祥》系列景泰蓝灯饰、《世界风情》系列景泰蓝灯饰、《凤凰传奇》系列景泰蓝灯饰、《大富贵》系列景泰蓝灯饰等,在国外展出时受到一致好评,被海内外收藏家和行业内人士称道。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张向东在景泰蓝的设计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注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使景泰蓝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作品的造型、色彩和图案上,还体现在其整体的艺术风格和氛围营造上。
从1982年起至今,张向东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并有多个作品作为国礼被送给外国政要。
“景泰蓝也曾经因为价值昂贵‘曲高和寡’,如今我们这些景泰蓝制作手艺人要贴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让景泰蓝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样景泰蓝才会更有生命力。”张向东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改进制作工艺、优化材料配比、引入现代科技等手段,提高景泰蓝作品的质量和产量。与此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景泰蓝艺人,为景泰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艺传承人奔走在“发展”路上
在创作之余,张向东还对景泰蓝的理论学术产生了强烈兴趣,从学习一篇关于景泰蓝发展的文章开始,研究起了景泰蓝的历史与文化,查阅了大量资料,光做笔记就达20多万字,他逐渐有了出一本景泰蓝专业书籍的想法。从1981年始,历经三十年,他创作的《中国景泰蓝文化》一书终于在2011年由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张向东在书中提出了自己对景泰蓝的看法,摸清了珐琅和景泰蓝各个发展时期特点,较为理性反驳了有些不准确的学术文章中的辅证及定语,提出了自己的最新观点,从文化角度解析了景泰蓝的各个方面。此书对研究景泰蓝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张向东积极为大厂景泰蓝企业拓展产品销路而奔波,与江西景德镇知名人士合作,开辟了网络销售平台,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在当地建立了景泰蓝博物馆,不仅传播了景泰蓝文化,也为景泰蓝在南方打开了销路。同时,主动与南方和北方的跨界大师合作,研发新的产品推向市场。
张向东退休后,仍坚守初心,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坚持不断地设计创作,撰写文章。同时也到北京、深圳、江西等大专院校和企业讲授景泰蓝的有关历史、技艺等知识,介绍大厂景泰蓝实际情况,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默默作贡献。目前,与一些院校初步商讨达成一致,共研商多个创新项目,有些项目已陆续启动。
张向东从1976年至今,已经在景泰蓝行业摸爬滚打48年,为中国景泰蓝事业发展不懈奋斗,履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