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廊坊净菜”装进北京“菜篮子”
日期:02-28
一批批沾着泥土的毛菜,经过清洗、消毒、削皮、切块、打包等环节,变为鲜切净菜,被送至京津各大商场、超市、食堂、饭店及千家万户……从田间到舌尖,“廊坊净菜”飘香京城,不仅充实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廊坊农民的“钱袋子”。
廊坊是京津冀蔬菜市场的重要供应地。“廊坊净菜”进京,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障京津市场供应、推动我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围绕首都“菜篮子”市场需求,推进河北农产品“进京行动”,“廊坊净菜”进京之旅实现订单式供应、专车专线、定时定点、当日摘当日达。2024年全市已建立净菜加工企业18家,年产净菜11.4万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廊坊区位特殊、使命特殊,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保障首都市场供应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净菜进京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
在净菜进京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要有好品质。净菜能否被市场接受,定位需精准、产品要过硬。当前,农业产品迭代升级快,市场需求更趋多元,做好净菜进京工作更要随时把握好京津市场需求,紧跟市场变化,对我市供京农产品的品种、品类、品质进行精准定位,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要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产品质量把控,提供更多安全、放心、优质的净菜产品,以过硬的产品来拼市场、抢市场。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工作,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净菜进京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要有好品牌。农产品要走出去,品牌加持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一边推动农产品勇闯京津市场,一边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涌现出顺斋蔬菜、盛农甜瓜等一批品质好、优势强、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农产品,充分验证了农产品“得品牌者得天下”的道理。我们要用好“廊农优品”这一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廊坊净菜”品牌,以品牌规范和引领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成为北京消费市场的抢手货。要统一标准,包括加工流程、质量认证、产品标识等,成立“廊坊净菜”行业组织或者产业联盟,加强行业指导和监测。要整合营销,把我市优质农产品整合起来进行整体策划,集中向京津市场宣传推介,举办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和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廊坊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完善链条,围绕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质检、集配等环节,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全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在净菜进京工作上走在全省前列,要有好服务。净菜进京,不是菜农、企业的“独舞”,以市场之手,辅政府之力,才能让一系列资源高度整合与优化配置,让更多“廊坊净菜”装进北京“菜篮子”。要加强政策支持,认真梳理国家和省关于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抓紧研究支持净菜进京的专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让企业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北京科研院校的对接合作,在新品种选育、种养技术创新以及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运用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科技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更多资源要素向净菜企业倾斜,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常态化开展“走访解促”,及时解决净菜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问题,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协同越深入,联系越紧密。“廊坊净菜”进京之旅,是京津冀一体化纵深发展背景下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是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结出的硕果。我们要紧抓协同机遇,汇聚协同合力,让“廊坊净菜”继续为深化区域合作搭建桥梁,为更多家庭带去健康、放心的农产品,为廊坊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