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资料片)。本报记者 刘向 摄
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 蔡晓辉
最是一年春好处。
春风吹过广袤的华北平原,孕育出协同奋进的勃勃生机——
2024年,首批疏解项目加快建设,雄安新区拔节生长;河北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京蔚高速全线通车,彻底打开北京通向河北的“西大门”……
变化,肇始于11年前那个春天。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宏伟的战略构想激荡着燕赵大地。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春秋五度。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雄安、抵沧州、到石家庄,探工地、看港口、问民生,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两场座谈会,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殷殷嘱托,久久回响,化为奋发笃行的磅礴力量。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第二个十年,蝶变的精彩在燕赵大地不断延展,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在承接疏解中增强后劲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疏解,不是简单的易地搬迁,而是将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格局内优化配置,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承接,河北牢牢牵住“牛鼻子”,积极吸纳、聚集、整合疏解资源和创新要素,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的增长极。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