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金丝银缕夺天工

日期:02-19
字号:
版面:第A04版:第四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马维盛正在点蓝。

金錾花扁壶。

金錾花云龙执壶。

牦牛角熏。

凤凰。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李泳辰 文/图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因其做工繁复精细,被列为“燕京八绝”之首。经过多年积累和创新,大厂回族自治县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花丝镶嵌工艺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这项古老的技艺在年轻一代匠人手中绵延发展,马维盛便是杰出代表之一。

1

家族传承少年学艺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汉朝。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西域金银匠师随同北迁,纷纷定居大厂回族聚居地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技艺。”1988年出生的马维盛来自花丝镶嵌世家,现为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父亲马福良是国家级非遗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景泰蓝和田玉冰壶”就是由他参与制作的;他的爷爷马作文是蒙錾石镶大师,18岁到北京花市银楼拜师学习花丝镶嵌技艺……这项技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

“我父亲曾经开玩笑说,人家孩子的胎教都是钢琴曲之类的,而我的胎教基本都是叮叮当当敲小锤的声音。在母亲肚子里就听着他们制作花丝镶嵌工艺品。”在父亲和爷爷的熏陶下,马维盛对花丝镶嵌技艺有着独特的情感,从15岁开始利用假期学习制胎、錾刻等花丝镶嵌制作的基础技艺。

到大学毕业,马维盛已熟练掌握了花丝镶嵌制作的大部分制作工艺,并全职从事这项事业。他介绍,“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是对花丝镶嵌的赞誉。”花丝镶嵌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美学、技艺元素,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下料、制胎、描图、划线、做丝、粘丝、焊丝、镪活、洗活、选石、粘嵌、组合、镀金、镀银等多道工序,其成品造型优美、图案繁复、釉彩纯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技艺繁复潜心制作

说起初学技艺时的场景,马维盛记忆犹新,“刚开始学徒的时候经常手肿,那时候左手捻錾子,右手抡锤子。手都捻得起泡破皮,小锤一天得抡上万下,来来回回地动胳膊。整整坐一天,全是上半身在动,最后真是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不过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花丝镶嵌通常包含花丝与镶嵌两种技艺。花丝技艺是将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技艺是将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珍贵的珠宝。”马维盛说,金银具有极好的延展性,花丝镶嵌技艺中所使用的金属丝可以拉伸得比头发丝还要细,制作器具时,最细的金属丝直径只有0.02毫米。

马维盛强调,两股以上搓成的金属丝才是花丝,一根丝没有闪烁感,两股丝搓好以后,把它嵌在胎体上,最后用玛瑙轧子一轧,鼓出来的部分就反出亮光来。他曾与父亲一起,带领18名花丝镶嵌工艺美术大师,以北京北海公园驰名中外的九龙壁为原型,花费600多个工作日,制作出了国内少有的银质九龙壁珍品。

“纯银九龙壁长1098毫米,厚112毫米,高313毫米,耗银约18千克,嵌有1粒石榴石、10粒红珊瑚、13粒珍珠贝、256粒松石。”马维盛介绍,纯银九龙壁采用了蒙藏、花丝烧蓝、卡克图等多种工艺,九条蟠龙,气势雄劲,栩栩如生,云石、海水、流云、日出、明月立体感强,展示出了高超的錾工技艺,并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荣获2018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3

创新单品畅销市场

马维盛从事花丝镶嵌制作技艺20余年,始终坚持到生产一线和工人、技师、匠师一起探讨,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他的技艺也日渐精进,赢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他也因此获得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级非遗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为抢救、挖掘、传承、发展花丝镶嵌,马维盛多次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他参与创作的莲花熏、龙凤熏、九龙熏、骏马奔腾、荷花茶具等十几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其中,作品《花丝香炉》荣获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值得一提的是,每天忙碌于创作和车间工作的他,还与大厂回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开展了校企合作,创立了民间工艺专业,传承和培养新一代花丝镶嵌手艺人。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根在传承,重在创新”,继承传统技艺,留存工艺精髓,才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根本保证。在马维盛看来,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非遗一个很好的路径就是进入市场、融入生活。“这门古老的金火之技不应该只隔着展示柜欣赏,而应该让它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为此,他和工人用花丝镶嵌的技艺制作了一些诸如胸针、吊坠、耳环一类的首饰,这些产品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还有酒具、茶具等实用器物,被许多消费者选购、使用,成为独具特色的非遗时尚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