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故乡的冬,故乡的诗

日期:02-17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乡的冬天 陈有柱 摄

春天的脚步踏着大地上的冰雪,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而我却一步一步地向后退缩。我不能面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因为我被冷冷的冬天爱恋着,拥抱着。雪中的梅花在绽放,寒冷的大地爱恋我太深了,我无法摆脱她那有情有义的胸怀。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我回忆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那场春节晚会。一首“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的歌曲,激励着我手提墨笔书写流年,用诗的激情去逐梦明天,用诗歌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知道,冬天里也有诗,很美妙很壮丽的诗。诗是什么?是夜里空中那闪闪发光的星点,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是抒发人世间最向往,最美妙的颂歌。因为那把“火”,我爱上了冬天,也因此浮想联翩。诗是我自己情感的诉说,更是春天里的百花,夏天里的暖阳,秋天里的果实,冬天的梅花……奇妙无比,其乐无穷,让我思索与感悟诗的价值。正是因为诗的意义博大深广,经历了千古也不失本色,因此诗人的每一首诗都包含了它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表达了他们脑海中的智慧。尽管很多时候,我对诗的深意,还不太理解,但在阅读中能汲取诗的韵律和精髓,也领略了诗里的意境和美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们后人能够读到这样意境唯美的诗句,实在是幸福和享受。

西北大地,盛产诗歌,在壮丽中体会苍凉。那里,有我的故乡,有我的童年。青藏高原上古老的西宁城,就坐落在湟水河畔,这里是我成长、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伴随了我半生的年华。“青海古来出神将,西川今不再扬鞭”“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说到湟水河,这条黄河的重要支流,在我家的门前哗啦啦啦地流过,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流向远方,浇灌着祖国大地的千万亩良田,为四面八方祖国的建设和百姓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我曾回到故乡,和儿时伙伴,工作过的同事相聚在一起,背靠黄土坡,吃着手抓羊肉,喝着六十度的青稞酒,吃着撒子,喝着奶茶,望着变化一新的城市,看着一片片高楼,人们喜迎百花盛开的笑脸,心潮澎湃。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韵把我的记忆带回故乡雪花纷扬的冬天。儿时见到了雪就如看到了希望。父母推开了窗户,迎面吹来凛冽的寒风,天空的白雪飘飘洒洒落下来了,大地银装素裹,真的是美丽极了。儿童们蹦蹦跳跳地出了家门,手里拿着铁锨铲子,堆起了雪人,手里拿着雪,握成雪球,相互投掷。“打中了打中了!”高兴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兴奋之余又盼着过大年,穿新衣服,放着鞭炮,吃饺子,过大年,这就是儿时的情趣、乐趣。“银装大地两男童,不惧天寒戏耍中。”其中就有我呀!雪像玉一样的湿润,象银一样的洁白,从天空中飘落在饥渴的大地上,亲吻着忙碌的人们。黄土高坡被大雪覆盖了,大雪又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大山变成了一座座白净如玉的雪山。“郊园晨见白茫茫,方识琼花夜落狂。”太阳出来了映着雪山银光闪闪,放眼望去,万里河山变成了粉装玉砌冰雪世界,让我流连忘返。我仰望着朝霞,俯视着这块深情的土地,只能选择一块洁白如玉的冰,作为我的躯体和灵魂,忘掉这一切的寒冷,忘却那份热情,去静静地回味萧瑟的晚秋、阳光灿烂的炎热夏日和百花盛开温煦的春天。

“马蹄踏破青青草,眼前风物总依然。”冬天过后,故乡的春天姗姗到来。我也就离开了故乡,在京畿之地的小城里开始新的生活。我是那么彷徨。心中,再没有大江大海汹涌澎湃的涛声;脚下,再没有走在大路上起伏的脚步声;前方,再没有波澜壮阔蓝天的呼唤;身后,再没有大山森林的叮咛。就让苦闷围困我的身心,给我的灵魂筑一间晶莹的小屋,去体验那白白的,静静的阳光。

异乡里也有冬天,但异乡里更有思念。我在这样的思念中拥抱了无数个春天,用春风迎接了无数个激情夏日,用夏日的激情收获了无数个秋天。

“青海湖上秋风动,群鸟皆飞来”“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终于,我带着一缕缕华发,用心采撷一朵最鲜艳的花朵,摘一片最绿色的枫叶,捧一枚最成熟的果实,再用激情书写一首最能表达心灵的诗词,手捧这些冬天不曾赐给我的礼物,回奉故乡的冬,吟诵那古老的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