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哪吒缘何“登顶”

日期:02-14
字号:
版面:第A04版:第四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据报道,截至2月13日下午,《哪吒2》票房突破98亿元,并在日前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国内火爆又收获海外观众好评,这样的成绩不仅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

◆南方日报:“小哪吒”创造“大历史”

“爆了”“出圈了”似乎都不足以表达观众的热情,这一次,“小哪吒”当真是要创造“大历史”了。分析其成功原因,有人说是“同行映衬”,有人认为是“消费回暖”,有人归结于“家庭观影”,还有人表示有“文化加持”。当然,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不容忽视:主创团队的精益求精,铸成了绝对过硬的质量和口碑。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是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哪吒》系列电影取材自《封神演义》,在保留众多原著细节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的奇幻故事,塑造了一位更加立体、更符合现代人期待的少年英雄。

传统手绘风格和先进动画技术的结合,也绘就了电影“叫好又叫座”的关键一笔。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许多观众都表示“转场很丝滑,体验很流畅”,这与每一个场景、每一帧镜头的精心打磨是分不开的。而在人物形象的美术表现上,制作组同样下了不少功夫:“烟熏妆”、丸子头、粗线条的牙齿,幼年哪吒顽劣中透出可爱;成年哪吒英气逼人,让无数观众“眼冒小心心”;对各路仙人妖兽的适度夸张,也让小朋友笑声连连;对石矶娘娘、太乙真人等形象大胆创新,打破了许多成年人的刻板印象。

伴随着票房数据一路走高,电影背后的创作者故事也被陆续挖掘出来。“大学毕业宅家3年拔网线学做动画”“沉寂5年死磕续作”“一个镜头的制作贯穿整个周期”……导演饺子和他口中“最耐磨的团队”数年磨一剑,最终用实力赢得鲜花和掌声。

◆河南日报:《哪吒2》为何戳中观众的心

我们的神话故事浩如烟海,如何表达才能戳中观众的心?一方面要讲好故事,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价值观。《哪吒2》中,哪吒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独立的自我成长。从可望而不可即的天神,到人人可亲的吒儿,从宋元话本到电视电影再到IMAX巨幕,可以说,哪吒的每一次“重生”,对人物形象的重塑,都紧随时代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要依靠精良制作,让中华文化在更广的观众群体中得到理解接受。为表现好“龙族最坚硬的龙鳞”,用了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交战的名场面,为达到千军万马的震撼效果,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制作,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近乎固执的创作态度,让影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工业技术的突破与艺术审美的创新,最终转化为电影院里观众的声声惊叹和票房节节攀升。

《哪吒2》的爆火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观众并没有消失,市场也没有抛弃电影。带着诚意制作的电影,依然会被观众看见,被市场认可,也自然会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广西日报:这样的哪吒,观众岂会不买单?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电影中哪吒喊出的口号,也是其创造票房神话的精神内核。在电影中,哪吒一出生就背负必死命运和周围人的偏见,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的偏见,和敖丙一起扭转了局面。在现实中的《哪吒2》电影,前有预售高达3亿的“射雕”,后有备受瞩目的“唐探”系列,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杀出一条路来,可谓异常艰难。但它却凭借自身匠心制作,依靠观众“自来水”式传播,做到票房极速狂飙,给整个电影行业留下了一个“逆天改命”的不俗故事。

《哪吒2》能够经受观众的考验,在于电影团队对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的极致追求,让观众感受到在每一帧画面中所倾注的不懈努力和满满诚意。电影中,团队采用了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和超过一万个特效元素,只为创造观众前所未见的强烈视觉冲击。每一次精细打磨,只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理想效果。在面对观众“催更”《哪吒3》时,导演饺子坚定表态,“若做不好,便会持续打磨,绝不妥协”。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票房神话背后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