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2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廊坊:“项”上发力点燃发展“主引擎”

日期:02-09
字号:
版面:第A02版:第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一版)

创新要素足,产业加速聚

自首都环线高速万庄收费站向东3公里,廊坊·广阳中鼎云大型智算中心正蓄势待发。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廊坊算力的“新引擎”。

2024年11月18日,该智算中心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建成后将提升区域数据处理能力,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们将以算力为基础,积极承接北京外溢的算力需求,依据廊坊的产业导向以及公司多年的行业优势和客户资源,引入一批优质的算力应用企业落地廊坊。”廊坊市中鼎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尧介绍,目前该公司已与低空飞行、生物医药、无人驾驶等相关领域的应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未来将把该项目打造成“中国算力网”华北地区的第一个重要节点。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像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近年来,廊坊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聚焦“2+5+21”的产业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是廊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形成了以三河燕郊高新区、廊坊开发区、广阳区、固安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长15%。

位于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廊坊炎德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施工正酣。“公司以前每年生产300台高端中空玻璃加工专用设备,新项目建成后,产能预计将达到500台,年营业收入可达2亿元。”公司总经理樊智鹏介绍,新项目引进全自动化数控加工机床、激光切割及配套环保设备,能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制造和快速量产。

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下,新兴产业“生强枝”,传统产业“发新芽”。2024年,我市实施“百项技改、千企升级”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7.9%、46.1%,均位居全省第一。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64家,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4家,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优,项目跑得快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一片“沃土”,只有土壤肥沃,才能孕育出枝繁叶茂的“经济森林”。

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底投入运行,可实现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投产后将进一步助推廊坊乃至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原来预计130多天才能办结,结果节省了3个月的时间,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超男兴奋地表示,从提交“拿地即开工”申请,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齐发”,该项目仅用了40多天。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在廊坊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表彰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会上,周青淼道出了许多企业家的心声:“廊坊的营商环境始终如春风化雨——从项目落地的‘拿地即开工’,到建设期的‘专班全程领办代办’,从‘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到常态化‘走访解促’,这种‘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高效作风,让圆通在廊坊的投资充满底气,更让我们对这片热土产生了深厚的归属感。”

优化营商“软”环境,赋能发展“硬”实力。2024年,我市持续畅通政企直通车、12345热线等渠道,走访企业13.1万家、解决问题6600多个,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双盲”评审全面推行,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127个项目“拿地即开工”,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春寒料峭,穿行在京畿大地,重点项目建设目不暇接,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扑面而来。一个个重点项目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