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甜歌 刘向 文/图
小小核雕,刻在毫厘之间,却包罗万象尽显大千世界之妙。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甚至人物的一颦一笑,每一种具象与果核相遇后,都会成为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佳品。而造就这些艺术佳品的正是一代代匠心独运的核雕大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瑜不仅对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题材得心应手,且善把传统画技法巧妙融于雕刻之中,使她在强手如云的雕刻匠人中技压群芳,脱颖而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永清的馨瑜工作室,《金陵十二钗》《孔雀东南飞》《竹林七贤》等诸多独具特色、极富创意的橄榄核雕手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出身世家受熏陶
“七八岁时,我就跟在父亲后面,捡些小木块,雕些桃子、葡萄等小图案,看着就喜欢。”张瑜回忆说,她祖上世代木工,几代积淀,至父辈诸人的木雕技艺已是炉火纯青。她自幼成长于父亲、叔伯们精雕细琢的斧凿声中,出于天性加之耳濡目染,她在髫龄时就对雕刻、绘图、泥塑充满浓厚兴趣。
兴趣使然,张瑜2003年考入廊坊师范学院美术系,200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后来,她接触到永清京作核雕,只是初见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拥有扎实美术专业功底的她,加之勤奋刻苦,独自摸索,很快便习得了京派微雕的精髓,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为提高雕刻技艺,2012年以来,张瑜多次远赴苏州、舟山一带调研,与诸多名家探讨交流。2015年,她有幸拜在江西省著名雕刻艺术家陈建华、廖明华门下,系统学习了石雕、玉雕、木雕、竹雕等姊妹艺术,尤其是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雕刻艺术。近十年间,她卧薪尝胆、悉心钻研,辗转奔波于北京、苏州、江西三地,一边学艺一边创作。潜移默化间,她的作品将京派雕刻的富丽华美、苏作雕刻的清雅婉约以及传统歙砚雕刻的灵动细腻巧妙融合于一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用心创作出精品
“橄榄核雕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首先要挑选质地均匀、无裂痕的橄榄核,然后通过手工钻、刻、磨等技法,将橄榄核雕刻成各种形象生动的作品。”张瑜介绍,橄榄核的硬度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作品报废。因此,橄榄核雕被誉为“刀尖上的艺术”。
“我喜欢雕一些有创意的东西,比如鱼化龙。鱼化龙象征着蜕变、转化和成就,以及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它代表了在经历一段煎熬甚至痛苦的过程后,能够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更优秀的自己。同时,鱼化龙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富贵和幸福等美好寓意。”张瑜创作的鱼化龙核雕手串灵感源自“鲤鱼跃龙门”的民间传说,一串作品要两到三个月才能雕刻成形,其间废弃不满之作不可计数。
古装仕女造像、佛像等是雕刻领域公认的艺术创作难度最高层,很多艺术大家终其一生不敢涉及。张瑜生性坚韧,怀巾帼不让须眉之志,她在橄榄核上雕刻的仕女、菩萨造像体态修长、比例和谐、衣饰线条垂顺流畅,有吴带当风之感;尤其脸部塑造,多取法盛唐莹润丰腴、细腻传神;发型多变,规整柔顺,且均有据可查,堪称一绝;又有纤纤玉手或隐或露,线条柔顺,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刻艺术一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而著称。张瑜的核雕作品所选题材多源于传统文学名著以及佛、道教劝善传说,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比如《金陵十二钗》取材于古典名著《红楼梦》,《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乐府诗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取材于《山海经》。
走进大学传技艺
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立体雕刻……张瑜精通各种雕刻技法,且无论是玉石还是象牙等其他贵重材料,她都能够灵活运用,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尤其在小小的橄榄核上,师父总是能将复杂的图案及纹饰雕刻得栩栩如生,层次分明,展现出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她所刻的达摩、观音等作品形神毕肖,情态各异,皆属臻品。”张瑜的徒弟张姊萱说。
多年来,张瑜始终坚持做好手艺,做精手艺的原则,成立了河北铁头文化发展公司,公司下设苏州“一炁工艺品创作室”、永清“克己工艺品创作室”,努力更好地推进核雕技艺发展。她以其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传承发扬创新为理念,在廊坊、苏州、广东、西双版纳等地传授核雕技艺,吸纳就业人员百余人,并带领多名家庭妇女再就业再创业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为让更多人了解核雕技艺,她经常带领着徒弟们参加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举办的非遗进校园、非遗购物节、非遗博览会等公益性展示传播活动以及赛事,先后自费印制并发放核雕宣传册2000余本。
“核雕艺术在明代就已达到了博大与精细相结合的至高水平,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记忆。”张瑜表示,核雕技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她投入大量精力,记录和整理核雕相关资料和技艺秘籍,以确保核雕技艺的传承不断延续。此外,她鼓励徒弟们积极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核雕工艺进一步融合,开发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核雕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张瑜还被廊坊师范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核雕教学活动。她表示,将继续深化与文化部门、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开展更多核雕技艺培训和教育活动,吸引更多人学习核雕。尤其是要争取在更多的高校开设核雕专业课,让核雕文化在高校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核雕技艺培养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