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家级非遗、花丝镶嵌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超
1月7日,走进位于香河的万宝德珠宝展览间,各个朝代的凤冠和帝冠以及簪子、戒指等精美首饰展现在眼前,不禁让人对花丝镶嵌这门传统技艺叹为观止。
在生产间,“90后”香河小伙儿刘超正在和各位工友忙活着手中的活儿,融金、拉丝、粘丝、焊接、组装、打磨……每一道工艺都复杂而精细。耳濡目染外公和母亲的操作,自幼接触花丝镶嵌工艺的刘超,如今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花丝镶嵌是“燕京八绝”技艺之一,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其技法复杂,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
1
指尖生“花”有传承
刘超出生在花丝镶嵌技艺之家,从小他便时常跟在长辈身后,带着花丝镶嵌的作品走街串巷摆摊。回想起当时的生活,刘超说:“当时起早贪黑,觉得很辛苦。但是看到那些真正热爱,而且乐于收藏花丝镶嵌制品的人,就由衷地感到开心。”
刘超外公李玉成在生意鼎盛时期曾管理500人的车间。当时正值出口创汇时期,花丝镶嵌这门原本服务于皇室的技艺走入民间,其精巧的制作与相对亲民的价格瞬间博得了人们的青睐。“采用了花丝镶嵌技艺的中国风盘子、珐琅戒指、清宫造型的护甲,甚至用花丝装饰的圣诞节彩蛋。在那时,不管我们生产多少,出口销量都颇为可观。”刘超说。
然而,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都面临着机械化生产的强大冲击,许多新颖的产品涌入人们的视野,再加上花丝镶嵌本身工艺繁复、定价高、市场认可度不高、匠人转行等原因,这门技艺也不可避免地没落。
“那几年,我和家人一起带着花丝镶嵌的工艺品跑遍了全国。各类跳蚤市场、珠宝集市和古玩市场都是我们摆地摊的场地。”即便刘超和他的家人们四处奔波来增加销量,可是换来的往往只是无尽的失望。在那时,他们只能守着小摊子一坐就是一整天,盼着能够运气好些,等来几个对花丝镶嵌感兴趣的客人。“卖不出东西,那种孤独感特别深。”谈起当时的经历,刘超感叹道。
非遗技艺在传承和传播中几乎遭遇同一种命运:传承人越来越少,传播难度越来越大,家中只剩外公,父母还在默默坚持,接一些零散的订单。迫于生计,刘超也尝试过进入其他领域闯荡一番。其间,他尝试过卖车、卖家具,几番波折。可是,当刘超回到家里,看到之前做的花丝镶嵌作品时,心中五味杂陈。
“刻在骨子里的手艺,丢不掉也不能丢,再试试吧……”凭借这个信念,刘超再次回归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上。从一根根花丝,一朵朵花片,到一件件作品,花丝镶嵌历经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八大工艺,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刘超废寝忘食地苦练手艺,并准备用接下来的十几年专注于这一事业。
2
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发展
2015年,刘超接手了外公的工厂,那时,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打开新销路。
接手工厂初期,刘超家的花丝镶嵌制品基本采用传统方式销售,由别人订购,再到各地去卖。慢慢地,前来订购的人从几十人变成十几人,再变成几个人,厂子里的许多年轻人看不到这个行业的未来,纷纷转行进入其他领域,整个工厂的手艺人普遍年长。
“花丝镶嵌这种工艺的受众很小,经常出现有人没活,有活没人的问题。”后来,刘超在淘宝网站购物的时候,发现了不少花丝镶嵌制品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醉心中国传统文化,乐于收藏中国传统手工制品,对花丝镶嵌也有一定的需求度,只是缺乏了解或购买花丝镶嵌制品的渠道。
说起刚开淘宝店的那段时间,刘超感叹道:“当时什么也不懂,只能上网看图片一点点学。后来经过和运营方的多次沟通,也认识了不少开淘宝店的手艺人,经常和他们请教开店的经验,才逐渐有了如今的样子。”
在淘宝平台上,刘超的花丝镶嵌制品走出了河北,被更多人看到,销量也明显见好。刘超的花丝镶嵌工艺品甚至遇到了几名英国的买家。三名英国姑娘很喜欢刘超店里的东西,特意请中国朋友代购。
“网购平台能让喜欢花丝镶嵌的朋友找到和购买自己喜欢的工艺品。消费者遍布各地。”这也让刘超感受到了,新的方式为这门古老技艺带来的改变和助推。不到三年的时间,刘超的淘宝店已成长为饰品行业的头部卖家,年成交规模超过千万元。
“以前来买我家工艺品的人大体在18到35岁之间,如今消费者的年龄段可以延伸到13岁到50岁之间,这是我最为欣慰的地方。未来,我希望花丝镶嵌制品不再是小众收藏品,而是能步入大众生活中。”刘超如是说。
3
打造汉服配饰品牌
刘超很早就有透彻的理解: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就得变样子。从既定的框子里跳脱出来,是刘超迈出的一大步。
刘超曾自创出一款香囊,珐琅与花丝相结合的工艺,融入当下最热门的故宫文化元素。这款香囊无论是形状饱满度,还是纹路花样,都跟传统的手工艺品不同,也因此为工厂带来了一笔不小的订单。
2018年夏天,淘宝平台上的汉服专营淘宝店规模达到815家,销售额也很是可观,刘超就把花丝镶嵌和汉服配饰相结合,这成了刘超产品爆发的开端。
随着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与汉服相搭配的首饰也开始走俏,刘超开始联合汉服店铺做一些推广,把花丝镶嵌手工艺品和汉服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风格;同时也会举办一些跨界聚会,邀请模特身着汉服和首饰参加走秀展示。刘超创立的“万宝德”品牌花丝镶嵌饰品名声大噪。如今,万宝德已成长为饰品行业的千万级别卖家,也被称为汉服配饰界的奢侈品。
现在,刘超的淘宝店日日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订单,一天收入多达以前的几十倍。
除了复制传统珠宝和金银器工艺品,为各类影视剧组服务,刘超也正在尝试制作出一些新时尚的产品。不光是收藏,他希望能让更多人佩戴起来,也做一些人人都用得起、买得起的饰品。
为了更好地传播花丝镶嵌技艺,刘超开办了一些体验课,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去传播和推广这门手艺,他说:“想让花丝镶嵌在中国,在世界上更好地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陈正 贾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