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4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01-08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刚刚召开的廊坊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提出要擦亮文旅品牌,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现代文旅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快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的核心动能,又在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对于廊坊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廊坊市要瞄准“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和“建设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的定位,通过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拓展新空间,通过创新发展催生新动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形态。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但当前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尚不完善。因此,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在加强文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推动文旅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可以依托“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建立全覆盖的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比如廊坊景点库、文化遗产库、历史档案库、民俗文化库、红色文化库等,推进文旅资源全域化、全形态数字化整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实行“一站式”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其次,对重点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体现廊坊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展示厅、虚拟游览系统等,发展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参与度。同时,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将5G等技术应用于文旅服务,建设操作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移动终端,让群众在指尖轻触间即可获得服务、反馈意见。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产业。一是推动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加强演艺装备、游乐娱乐体验装备、旅游基础设施装备、旅游交通装备、户外旅游装备等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开发可穿戴设备、感知终端等,比如,通过智能眼镜实现虚拟现实的文化体验,通过智能手环提供文化活动的导览服务等。二是发展数字传媒业,加强数字内容创作生产,积极发展云演艺、云展览等新业态。云演艺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让艺术家与全球观众互动;云展览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中。这些新业态将为文旅产业带来新商机。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文旅新场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文旅产业的根基和灵魂,文旅融合的意义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要融合新技术和本土文化资源,持续打造多元化文旅新场景,使其成为廊坊文旅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目前,廊坊通过挖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已初步形成包括运河文化、永定河文化、洼淀文化等在内的多元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古代遗址、传统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一方面,可以开发文创产品,或对优质土特产进行科技文创包装,如民俗服饰、手工艺品等纪念品和伴手礼;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戏曲演出、民间工艺展示等,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特色民俗风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和宣传,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打造本地特色文旅新场景,如数字博物馆等,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廊坊历史文化的厚重。

探索“文旅+”新业态。持续打造戏旅城市品牌。为巩固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果,可以串联起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壹佰剧院·偶视界、益田戏剧产业孵化基地、宋风潮玩齐家营、文安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推出“跟着戏剧来旅行”的多点联动戏旅融合观演精品线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梨花园、桃花园等自然资源和绿色种植采摘,建设一批休闲农庄、特色村镇,打造环京津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带。深耕康养文旅,充分利用温泉、中医传统养生等资源,建设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并运用远程医疗技术、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提升康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商文旅融合发展,可依托红木家具产业基地、核雕文化产业基地、景泰蓝文化体验中心等为代表的工艺产业,打造传统韵味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旅游景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旅和商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如建设数字化商业街区、发展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从而提升文旅和商业的吸引力、竞争力。跨界文旅深度融合中,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可使文旅产业更加智能、便捷、安全。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激活文旅产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加强文旅产业高端人才培养,才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加强跨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能力的文旅人才,使他们既具备旅游管理、文化传播等专业知识,又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更好地适应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还要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贷款担保政策、创新创业人才奖励政策等,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激励;在文旅产业集聚区域或者高校科研园区等地设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办公场地、共享设施、创业孵化服务等支持;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项目启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降低创业风险;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邀请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等担任导师,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业成功率。

同时,要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借力京津院校优势,定期举办文旅行业论坛、研讨会或交流会,围绕行业热点、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让行业内专业人士展开讨论;要建立人才数据库和在线交流平台,提供人才招聘信息、项目合作机会、专业培训资源,为行业内的企业和人才搭建沟通桥梁;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行业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