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4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习近平和希望工程的故事

日期:12-27
字号:
版面:第A01版:第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2019年11月19日,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深情寄语。

自1989年至今,35年风雨历程,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初衷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点亮了数以百万计青少年的梦想和未来。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时刻把青少年教育培养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始终对希望工程念兹在兹,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冬梅很励志,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了,我很高兴。一个贫困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我离开福建,县里的同志要替我多给予关心照顾,让孩子在大学里更好地成人成才。”2002年10月,离开福建到浙江任职前,习近平特别叮嘱平潭县的同志照看林冬梅。

1994年,就读于福建省平潭县新门希望小学的林冬梅,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里贫困交不上学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希望工程对接资助了这名贫困失学儿童。

按照当时规定,受助学生小学毕业后,资助人可以不再提供资助。但连续12年,习近平一直资助林冬梅,直到大学毕业。

直到今天,林冬梅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习叔叔冒雨到她家里看望,和蔼地对她说:“你好好地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费交不起,我就是来帮助你的”“参加希望工程帮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参与的同时,自身也深受教育”。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温暖了林冬梅的心,点燃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希望。

八次看望、五次回信,习近平的关心关怀始终指引着林冬梅的成长之路。“习叔叔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教会了我踏实成长、自立自强,教会了我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参加工作后,林冬梅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牵挂着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他深知,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寒冬时节,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内,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锻炼、笑声不断。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留下满怀深情的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