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贺年退休后的第三桩事儿,就是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2016年初,在广阳区新开路街道国际花园社区“两委”及九州镇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马贺年出资4万元在九州镇村民活动场上搭建了“城乡文化志愿者文艺宣传舞台”。经过城乡文化志愿者的严格把关,保证节目一定的格调、品位条件下,每月有两场大型演出,小型演出则天天有。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演出水平的提高,周边群众越来越喜爱大舞台,经常结伴来看节目。
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马贺年赶到市郊的九州中心小学,自掏腰包开办了小学生书法课堂。与此同时,他还联系附近的孤寡老人设立乡村大舞台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多场联欢。马老师的这一系列公益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当地村镇的乡亲和孩子们,每逢双休日最开心的事就是见到他那熟悉的身影……
谈到下步的工作打算,马贺年表示,虽然今年已81岁了,但还想继续在公益事业中发挥余热。“我这一辈子,最想要感谢,最要感恩,最要回报的就是教育。我很珍惜现在的时光,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奔走在兴学举善这条充满温暖和希望的道路上。”
马贺年,一位81岁高龄,拥有近35年教学生涯的廊坊市第六中学退休教师。他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因为爱管“公事”“闲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马管事儿”。“很多人认为退休了就该颐养天年,但我就想多做点事,在帮助更多人的同时又能成就自己,何乐不为?”马贺年把公益服务当作了退休后的日常。
他连续十几年到学校进行交通疏导和安全护导,创办青少年成长公益课堂,自制社区宣传报栏,捐资建立了九州镇“城乡文化志愿者文艺宣传舞台”,先后获得“感动廊坊十大杰出人物”“第七届河北省道德模范”“2021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管 下一代的 事儿
退休后的20多年里,关乎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各类事情,马贺年都认真当作自己的大事对待。
自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建校开始,马贺年就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义务为其做一些志愿服务。2012年,学校正式聘请马贺年担任校外辅导员、廉政监督员、交通协管员,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来,无论寒来暑往、无论风霜雨雪,只要学生上课,在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校门前,人们就能天天看到头戴一顶党员志愿者小红帽、身穿党员志愿者红马甲、手持红绿小旗的马贺年忙碌着组织学生唱红歌候学、指挥交通的身影。遇到大雪堆积影响通行,他就带领志愿者进行除雪行动。此外,他还帮忙排查校外设施、环境等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部分家长因上班等原因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问题,马贺年投资4万元,组织多名退休干部职工志愿者开办校外辅导站,取名“4点钟幸福课堂”,开设了国学和读报两门课程,免费教学。
“开设国学课程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开设读报课程是让学生们跟上当今形势,与时代接轨。”马贺年说,“4点钟幸福课堂”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点准时开课,还邀请了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退休工人志愿者承担课外辅导班的辅导任务。为了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马贺年自费印制了《孝经》《朱子家训》《三字经》等书籍。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他自筹资金购置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学教育等方面书籍,赠送给市区有关中小学和家乡学校累计1700多次,受益达2万多人。
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尽管已经81岁了,但马贺年仍然有股“不服老”的劲头,在孩子们放学后,他主动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玩耍,与孩子们面对面谈学习、谈生活,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爱,引导孩子们向着太阳健康成长。
管 志愿服务的 事儿
退休后的马贺年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只要听到有志愿服务,不管是大事儿小事儿,他都会出一份力。他常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只要我还能动、还能说,我就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5年,马贺年与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教师到当时安次县马柳乡段场中心小学支教,进行一对一地传帮带,修整破旧校舍,他任督导组组长。回来后,他又与管道局中学和三附小学校负责人商议,为段场中心小学捐助40套学生桌椅,并带队送达到位。
2016年初,在马贺年的“撮合”下,国际花园社区老年志愿者与九州镇老年志愿者“结对子”成立“城乡老年人互助幸福院”,他投资5万元对九州二村自家的宅基地院内进行修缮,供幸福院使用。
公益无大小,人人皆可为。在马贺年的影响下,身边很多人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身边很多我认识的朋友、同事,他们都对我说,马老师,你要是参加什么公益活动,也叫上我们,我们都想来。”
尽管早已退休,但马贺年对待公益的热情不减,激情不退。生活上,他节衣缩食,不吸烟、不饮酒、素食为主,退休至今21年来,除了留足和老伴的生活费之外,他将大部分退休金,都用在了公益事业。“留德,不留财”,就是他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