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5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智擒野鸭

日期:12-19
字号:
版面:第B01版:第五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泥鳅家住运河边,他姥姥家的村子,四周是大洼地,过去每到雨季那里就是一片汪洋。水多鱼就多,鱼多水禽也多,成片的野鸭水鸟飞起来遮天蔽日。那个年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以那里的人们历来就有狩猎野鸭的习惯,甚至有人以此为生。

狩猎的工具千奇百怪,下套,下药,网捕,土枪打等,最震撼的是用“大抬杆儿”轰。有人会问,大抬杆儿是个什么东西?看过《雁翎队》这部影视节目或是小说的人知道,当年抗战,大抬杆儿可是立下大功了。那是一款放大版的火药枪,粗长的枪身类似土炮,里面装上火药和铁砂,它的杀伤面积大,射程远,点燃引信后轰击出去,把鬼子打得丢盔卸甲。这大抬杆儿当初发明时,就是用来捕猎野鸭野禽等野物的。

泥鳅一次去姥姥家,时值仲秋,舅舅和几个人用枪排去猎野鸭。枪排是把两支大抬杆儿安装在上面专门用于狩猎的木排。泥鳅要跟着去,舅舅怕出危险不愿带他,泥鳅软磨硬泡,舅舅才点了头。

装满火药铁砂的两只大抬杆儿,平置在排子上的木架上,用绳子或铁丝捆绑结实,只在木排前头露出枪口。排子周围用芦苇遮蔽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到排上的人和物,酷似水中一个长满芦苇的土墩子。泥鳅和舅舅一行人准备就绪,用竹篙撑着排子向几里外的大洼淀纵深驶去。

远远看到洼淀中心,大群野鸭在水中捕食嬉戏。木排慢慢向鸭群靠近,那速度比人走路还要慢许多。

禽类的警觉性非常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惊飞,放排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要想接近它们必须要慢、静、再静。等到离鸭群还有一百多米时,排子上的人就要下到水里,人在水中只露个头,在枪排后尾推着排子前进。好在洼淀水只有齐胸深。当距离鸭群还有四、五十米时,泥鳅的舅舅悄悄爬上排子,用预先备好的香火准备点燃大抬杆儿的引信。引信是用窄长的薄铁片砸成槽形,铁槽里撒上火药,两端连接在大抬杆尾部的引火口,择机用香火头触到铁槽里的火药上引燃,并大吼一声。那野鸭受到惊吓,扑棱着翅膀起飞,刚刚离开水面,大抬杆儿“轰”的一声打响了,野鸭中弹纷纷坠落水中。没打中的野鸭惊叫着飞向四方。

狩猎者撑着枪排,拖曳着后面的小船,用抄网捞起猎物放入排上、船上。受伤的野鸭在水里挣扎,撑排人挥舞手中竹篙,几下便结果了它们。猎物堆满枪排和小船,几人打道回府。泥鳅在猎物中发现一只白色的大鸟,他坐在排子上看着天鹅发呆,动起了心思……

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泥鳅扛着一个气鼓鼓的救生圈,那是用胶皮轮大车内胎改制的,救生圈上横竖绑着两根木棍。他带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独自向大洼淀走去。

昨晚他琢磨了半宿,大抬杆儿是厉害,可是装一次药得用一个多小时,还得几个人配合,实在是太麻烦,一个人也没法弄,不如……

泥鳅来到洼淀,用一根结实的麻绳系在腰间,把救生圈放在岸边,其实以他的水性,也根本也用不着那东西,救生圈另有用场。

早晨起来,他将那大鸟的皮剥了下来,楦上草做了一个“头盔”。用一段铁丝,穿过鸟颈项,使那鸟脖子支棱起来,然后在鸟前胸掏了两个窟窿,把鸟皮头盔套在头上,透过那两个窟窿能清楚地看到外面。

泥鳅戴着“头盔”,毫无忌惮地向野鸭群游去,野鸭也仿佛遇到“熟人”毫不防备,泥鳅心中大喜。他游到鸭群近前,谨慎地在水下伸出手,猛地抓住一只野鸭,迅速拖入水中,野鸭来不及叫唤,便被他攥住脖子,将鸭头别在腰间麻绳上。野鸭能飞能潜泳,群中少了一只野鸭它们也不在意,以为是潜水捉鱼去了。野鸭仍是悠然自得地在水面游动、戏水。

泥鳅旗开得胜喜不自禁,再次把手伸向游弋的野鸭。一只,两只,三只,一只只野鸭被泥鳅收入囊中。他越抓越快,甚至双手同时进行水下猎捕。洼淀的水没过泥鳅头顶,猎捕时他要游水进行,而抓到了野鸭,他就要脚踏实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这样他顶着的“头盔”,在水中时起时落,活灵活现像是一只大鸟在水中运动,可怜的野鸭至死也不知命丧谁手。

泥鳅在水里既要捕野鸭,还要拨弄避开水里的杂物,水草烂柴划破了他的皮肤,被水一渍刀割似的疼痛,但他为了捕猎已全然不顾。很快他的腰间挂满了猎物,行动也越来越笨拙,但他却越来越兴奋,如果在旱地上,他肯定会高兴地翻起跟头来。

泥鳅费力地游到岸边,解下腰间的麻绳,把溺死的野鸭放到救生圈上,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又把救生圈拖入水中,推着救生圈,向远处野鸭群游去……

午后,泥鳅拖着满载猎物的轮胎,疲惫地回了舅舅家,脸也没洗就一屁股坐在饭桌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以为你出什么事了,我正要去找你去。”舅舅愠怒地说。泥鳅顾不得回答,“唏哩呼噜”地往嘴里划拉,他饿坏了。当舅舅和舅妈看到泥鳅拖回来的战利品,不禁惊诧地问:“你用什么法子逮了这么多野鸭?”泥鳅坐在凳子上,端起大碗“吸溜吸溜”喝了一气粥,才用一只脚踢了踢一旁的“头盔”说:“就用它。”舅舅和舅妈大眼瞪小眼搞不明白,泥鳅肚子打下了底,才如此这般地叙述了一遍。舅舅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小子鬼魔眼道,真有新鲜的。亏你想得出来这主意。”那一晚,泥鳅夜里睡得死死的,把炕都尿了。

如今,加强了野生动物保护,“大抬杆儿”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泥鳅也成了白胡子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