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嘉敏
1998年刚参加工作的她就从200元工资中拿出部分捐赠出去;2013年她又和老公一起以每月300元的金额定向资助了一名大学生……在香河县有这样一户家庭,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爱心共同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热爱公益的家庭。这就是获得省级“最美家庭”荣誉的凌红蕾家庭。
“当一个人心中播下‘奉献’的种子,心中自然就会涌起要去做的想法。”凌红蕾在善良、乐于助人的父母影响下,从小就喜欢帮助人,并带动身边朋友一起加入公益队伍奉献爱心。
2014年9月,凌红蕾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注册了“香河志愿者协会”,并在协会旗下开设了“爱心公益商店”和“爱心公益餐厅”。10年来,由她参与组织的援助活动多达数百起,为灾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40余万件,慰问敬老院、福利院200多次,整理捐赠物资50多万件。求助到协会的失学孩子也被83个爱心人士一对一或多对一资助,其余的小、初、高中生17人也在她管理的“助学小分队”中,每月准时收到规定数额的资助款项。
她们在敬老院为老人理发、表演节目时,听到的是“孩子们,你们不来,我们不理发”;她们把爱心人士捐赠的钱物送到西藏老人手中时,听到的是“感谢”;她们在福利院向孩子走过去时,听到的是“阿姨抱抱”;她们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畏酷暑贡献力量时,听到的是“社会需要你们”……
“谢谢叔叔阿姨,把给我的钱给需要的弟弟妹妹们吧!”凌红蕾和老公资助4年,已经上大二的孩子打来电话说:“我可以打工了,今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以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回馈社会,简单却又富有意义。”凌红蕾感动地说。
凌红蕾是香河县第二小学教师。她还把“爱”融入工作中,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们。她为学生讲述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故事,讲生活艰苦却渴望知识的山区孩子们的故事,并带着他们跟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2016年,凌红蕾又组建了单位志愿者团队,开展“爱心驿站”活动。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奉献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凌红蕾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多次荣获“年度最美志愿者”“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等殊荣。
在家人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凌红蕾的女儿也养成了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的性格,经常跟着父母一起参加志愿服务。
公益之路,任重而道远。凌红蕾表示,自己一家将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中,让爱心在社会中传递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