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沃野丰年 小杂粮点土成金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8版: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机械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 ◎记者 李硕 摄影 记者 常静 秋风拂过达茂旗的广袤大地,掀起了层层绿浪。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马铃薯的枝叶渐渐褪去青翠,地下的果实正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刻。机械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序曲,农民的笑语在田间回荡,共同谱写着秋日的丰收乐章。固阳县的谷子地里,金色的谷穗低垂,宛如大地的金色流苏。微风过处,谷浪翻金,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4月底5月初开始我在这片地上试种了7000多亩的谷子,这个月迎来了大丰收,每亩产量700多斤,一亩收益1400元左右,比起往年产量翻了不说,利润也十分可观,下一步我还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带着更多村民一同致富。”固阳县宝恒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建刚说。 据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郝俊茂介绍,固阳县多以旱地为主,小杂粮则是旱地的主要种植物,之前该地主要以种植荞麦和燕麦为主,近两年市、区两级农牧部门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引进了谷子及藜麦等新品种农作物,并通过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实验扩大产能。今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谷子迎来丰收,不仅让农户收获了丰收的喜悦,也让这项新的种植技术得到了验证。 另一边,达茂旗马铃薯的种植大户蒙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永旺同样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我今年种植了2000多亩的马铃薯,平均每亩产量5吨多,目前70%都已出货,我的马铃薯不仅供给包头各大市场,同时销往全国各地,丰收年让我有了一个好收成。”卢永旺说。 就这样,小杂粮产业正悄然改变着旱作农业的生态。杂粮作物如多彩的宝石,点缀着我市旱作农业区。荞麦花开如雪,藜麦摇曳生姿,谷子金黄璀璨,马铃薯堆满农田……这些耐旱作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更以其发达的根系改良着土壤结构,让旱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像固阳县和达茂旗这样地处包头市山北地区旱作农业产业发展带的地区,小杂粮自然成为了农业产业的主角,今年这片谷子的试验田迎来了丰收,也让我们对小杂粮产业更有信心,明年便可在此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带领农民致富增收,让小杂粮真正成为大产业。”包头市农牧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杨新宇说。 如今,包头大地上,现代农业的乐章正在奏响。从达茂旗的马铃薯到固阳县的谷子,从五彩杂粮到生态农业,这片土地正以丰收为墨,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小杂粮,大产业——这不仅是农业结构的优化,更是生态智慧的体现,见证着这片土地从贫瘠到丰饶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