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链主引擎”驱动绿色崛起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2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 刘洋 记者 郭燕 在包头打造全国重要陆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征程中,明阳陆总集团作为“链主”企业的引擎作用愈发强劲。这座累计投资超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高地,不仅构建起“南有广东、北有内蒙古”的双总部发展格局,更以强大的产业号召力带动40余家配套企业落地生根,推动全市风电装备产业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09.6亿元,向着全年200亿元的目标全速迈进,为包头继稀土、晶硅光伏之后的第三个旗帜型产业集群注入核心动能。 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自2021年落户包头以来,明阳陆总集团的发展轨迹与包头新能源产业布局深度契合。2024年3月,明阳集团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包头正式成立新能源陆上装备总部集团,成为自治区总部型企业。这一战略抉择不仅让包头成为明阳覆盖西北、华北、东北及东北亚市场的核心枢纽,更通过87亿元重大项目投资,为我市风电装备产业植入了强劲的增长基因。 在市委、市政府成立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服务工作机制保障下,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在石拐区喜桂图新区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园区内,年产6MW-18MW风电整机、碳玻混合叶片等智能电气设备1500台套的产能集群正有序运转,与蒙古国NEWCOM公司合作开发的东戈壁省10GW风光能源项目,则让包头制造的“绿色动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舞台。 培育完整生态体系 “从单一生产基地到产业生态构建者,明阳陆总集团用链主担当诠释了头部企业的责任与作为。”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卢海巍介绍,依托明阳集团的核心带动,我市已形成以中车为骨干,金海股份、风渡新材为支撑的产业体系,44家投产风电装备企业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链条。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明阳陆总集团通过精准对接带动25个风电关键产品实现属地化配套,涵盖风电齿轮箱、发电机、电控、轴承等8大主配及20多个核心部件。2024年8月,石拐区政府与明阳陆总集团共同推动振石集团、内蒙古风渡新材料等8家企业签订属地化配套三方协议,将我市风电装备制造属地化配套率提升至85%,朝着90%的目标稳步前进,有效填补了自治区风电产业多项空白。 打造四位一体格局 创新是明阳陆总集团引领产业升级的核心密码。目前,明阳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风光储氢研发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风机整机及叶片试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已全部落地包头,形成研发、制造、试验及检测认证“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产业体系。这种全链条创新能力,让包头在风电整机大型化趋势放缓后,迅速转向机组性能提升的新赛道,其主力生产的6MW-18MW大兆瓦机型持续领跑自治区市场。 强大的技术实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2024年,明阳陆总集团在自治区内订单排名第一;2025年,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取2.36GW订单,其中包括1.36GW常规订单和1GW华电项目。市发展改革委通过组织专场对接会等方式,上半年已帮助明阳获得区内主机订单156.5万千瓦,继续保持全自治区第一的领先地位。 共绘绿色发展图景 明阳陆总集团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包头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服务与全力支持。我市将风电装备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我为企业找订单”行动,累计为明阳争取陆上风电装备制造订单3.5GW,占企业在蒙总订单的83%。在政策赋能下,明阳集团 2025年上半年总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生态的重塑。以明阳陆总集团为会长单位,我市牵头成立了内蒙古风电装备产业促进会,吸纳全区12个盟市75家会员单位,其中我市会员达44家,推动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协同网络。这种“链主企业+产业联盟+政府服务”的发展模式,让包头风电装备产业加速向“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配套最齐全和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全国重要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