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近年来,包头市东河区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真金白银”的投入、精准有效的政策、科学规范的监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财政动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衔接资金“精准滴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持续提升各级衔接资金使用效能。在资金分配上,摒弃“撒胡椒面”式投入,依据各乡镇产业基础、脱贫人口分布及发展需求等关键因素,测算资金需求量,确保资金向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今年前7月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47.08万元,重点支持河东镇、沙尔沁镇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金融助力“活血造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化“财政+金融”联动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经营开发信贷产品,撬动金融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裕农快贷,包括信用贷、抵押贷、担保贷等,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农商银行两家金融机构也加大支农支小力度,今年前7月,三家金融机构累计为1624户农户发放涉农贷款累计2.2亿元;引导内蒙古农商银行持续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及活体牲畜抵押贷款业务,截至今年7月末,内蒙古农商银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780万元,累计发放笔数123笔。
“一卡通”直达惠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依托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系统,实现惠农各项补贴发放透明化、便捷化、精准化。今年前7月,通过“一卡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35.77万元,惠及12856人次;发放农村牧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120.29万元,惠及656人次;发放耕地轮作补贴224.99万元,惠及45人次。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补贴对象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更新,为精准发放补贴奠定了坚实基础,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