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为破解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启动“邻里创富圈·社区经济活力链”书记项目,创新“邻里经济学”发展模式,构建起以信任为基石、以辖区资源为脉络、以居民幸福为核心的韧性社区经济生态。
推动商居深度共融
“做买卖除了能挣钱,还能做公益,与更多的居民交朋友,真是一举两得。”“在服务过程中,百姓看到了我们的真心,愿意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就大了很多,街道的‘经济联盟’,让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兴隆。”说起“邻里创富圈·社区经济活力链”,青山路街道辖区的商户脸上堆满了笑容。
街道持续拓展“精网微格”工作体系,将“九小场所”、沿街底商、农贸市场纳入“精网微格”管理范畴,提升社区居民和商户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街道邀请25家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参与,探索组建“青创社区经济联盟”。同步制定联盟公约,推动联盟运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公益+有偿+市场”模式,依托首批联盟成员资源和优势,实施10个社区经济民生服务微项目,覆盖衣食住行、文娱休闲等社区生活场景。同时,持续储备辖区内市场信誉好、专业技能强的商户、个人及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合伙人”资源库,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推动合伙人资源与社区需求深度对接。
焕新改造议事空间
“楼前的地面破损了一小块儿,我就在‘茶言观社’议事亭里提了一下,没想到第二天物业就更换了破损的地砖。”“社区里老年人多,街道将合作的医疗机构带进小区开展各种免费医疗和健康讲座,很多小病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在青山区的各个社区里,说起全新打造的邻里空间,居民们都称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街道坚持“需求牵引+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社区公共闲置空间功能重塑和能级提升。
各社区主动对接资源,与语林书店、包头市双拥协会等31家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对14处使用率较低的办公室、图书室、空闲活动室等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升级,累计开展艺术培训、主题阅览、医疗健康等服务219次。联合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兵工鸿晟物业等企事业单位,对11处广场空地、凉亭等场所实施焕新升级,丰富公共空间乘凉休憩、议事协商、环境美化等功能,将“边角料”空间打造为“小区故事角”“绿色社交角”,将凉亭升级为“茶言观社”议事亭,成功构建“空间焕新-生态改善-社区凝聚”的良性循环。
丰富居民消费体验
“各位居民朋友,秋意渐浓,优惠不减!这一次,我们精选四家社区商户,涵盖餐饮、生活等多个领域,助您与家人畅享便捷、实惠、安心的社区生活。”9月10日,青山路街道第四期“青甄惠选”优惠信息专栏公布,居民们精心挑选,果断下单。
为营造多维场景,丰富居民消费体验,街道率先推行“社区经济抱团发展模式”,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等核心宣传渠道,开设“青甄惠选”专属福利专栏,集中推送辖区商户优惠信息,涵盖美食、生活服务、亲子消费等类型,辖区居民可享消费减免。
街道探索“市集经济发展模式”,以青山路街道第二届“团聚社区·邻里季”为平台,开展篮球友谊赛、亲子嘉年华等特色活动83次,同步配套自然教育、医疗健康咨询、就业招聘等复合功能的“邻里集市”,累计服务群众4700余人次。持续引进家政公司、便民超市、快递驿站、裁缝铺、共享餐厅等“低频刚需”业态经营主体,入驻党群阵地开展低偿服务,惠及群众超2.1万人。3所“家门口的邻里学堂”开设亲子烘焙、短视频剪辑、手机摄影等50余种精品课程,线上线下参与学员共计3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