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本报讯(记者 吴爱霞 摄影报道) “孩子问我‘自己从哪儿来’,我总说‘捡来的’,现在才知道这样会错过性教育的好时机。”9月14日下午,在沐阳关怀心理咨询工作室举办的《家长如何与孩子谈性》公益讲座上,家长王女士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这场由市妇联主办的讲座,是“‘包’家护航 成长同行”家庭教育课程“五进”服务行的重要活动,20余名家长围绕青少年性教育展开热烈讨论。
“0-10岁孩子好奇生命起源,11-18岁关注身体变化,若家长不主动解答,孩子可能从网络、同伴等不可靠渠道获取错误信息。”讲座主讲人、心理咨询师米智敏抛出的观点,让在场家长陷入思考。“我家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最近总偷偷看言情小说,我该怎么管?”面对家长刘先生的提问,米智敏解释,此时孩子正处于性别认知关键期,家长需建立沟通渠道,“与其强硬制止,不如主动和孩子聊‘喜欢’与‘责任’的区别,帮他们树立正确观念。”
尽管家长普遍认可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推进仍遇阻碍。“一提到‘性’,我自己先脸红,更别说给孩子讲了。”家长张女士的坦诚发言,道出不少人的心声。米智敏说:“这种‘困难’很常见,很多家长觉得性教育难以启齿,导致课程开展时参与度都受限。”米智敏表示,科学的性教育会兼顾安全性与适宜性,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
近年来,为推动性教育普及,市妇联联合专业机构推出公益授课模式。“我们目前已在多所幼儿园开展课程,20-50人的班级授课效果最佳,班主任协助维护秩序即可。”米智敏介绍,课程推广仍面临“招生难”问题。“不少家长觉得性教育‘不重要’,宁愿让孩子参加学科补课,也不愿报名。”针对亲子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讲座也给出解决方案。“孩子2-5岁就该分床睡,父亲要多参与教育,帮孩子建立性别认知。”米智敏建议,对于早恋问题,他提出“推力与吸力”引导法,“避免强硬否定,可利用孩子的迷恋期,引导他们将好感转化为学习动力。”讲座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收获满满。
记者了解到,市妇联将持续推进“五进”服务,把更多专业课程送进社区、学校,希望通过家校社协同,为孩子筑起健康成长的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