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社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青山路街道党工委为破解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梗阻,实施“邻里创富圈·社区经济活力链”书记项目,创新“邻里经济学”发展模式,深耕“邻文化”治理理念、塑造“邻空间”丰富内容、提升“邻距离”消费体验,构建起以信任为基石、以辖区资源为脉络、以人的幸福为本的韧性社区经济生态。
汇聚多元智慧
街道党工委坚持践行“两邻”理念,持续拓展“精网微格”工作体系,在管理居民小区、楼栋单元的基础上,将“九小场所”、沿街底店、农贸市场纳入“精网微格”管理范畴,提升社区居民和商户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塑造持久的、真实的邻里共同体。邀请25家企业、商户、社会组织融入,探索组建“青创社区经济联盟”。同步制定联盟公约,推动联盟运转规范化、制度化。
街道创新“公益+有偿+市场”模式,依托首批联盟成员资源和优势,实施10个社区经济民生服务微项目,覆盖衣食住行、文娱休闲等多个社区生活场景。持续储备辖区内市场信誉好、专业技能强的商户、个人、社会组织等纳入“社区合伙人”资源库,以项目结合为抓手,推动合伙人资源与社区需求深度绑定,调动居民与商户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进共同参与、共同营造、共同享有的全过程社区治理,让辖区企业与商户共享发展机遇。
焕新邻里空间
社区公共空间承载着社交、娱乐、文化、商业等多种活动,是辖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党工委摆脱党群阵地固有的“填格子”式功能布局,坚持“需求牵引+场景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社区公共闲置空间功能重塑和能级提升。
都兰社区与辖区商户语林书店合作,将原有使用率不高的图书室改造为“留灯书屋”,由书店负责日常运营管理,为辖区青少年免费开展主题读书会、幼儿绘本课、夜间阅览等精品服务。青五社区创新“1+1+N”养护机制,由1名物业专职园丁和1名“铁三角”成员牵头,带动20户居民认领养护责任区,培育玫瑰、九月菊等绿植;联动园林局捐赠树苗,打造属于居民的“绿色社交角”。将小区活动室、物业党群服务亭“边角料”空间打造成“小区故事角”,记录着老小区改造的“变形记”,构建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区之间的情感纽带,最终实现“空间焕新-生态改善-社区凝聚”的良性循环。
营造多维场景
街道党工委率先试行“社区经济抱团发展模式”,7个社区联合盘活资源,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核心渠道推出“青甄惠选”专属福利专栏,集中、免费向辖区居民推送“青创社区经济联盟”商户的专属优惠信息,在提升商户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实惠与便利直达居民。探索推行整合辖区商业资源的“市集经济发展模式”,依托“左邻右舍‘暑’你会玩”青山路街道第二届“团聚社区·邻里季”平台,开展篮球友谊赛、亲子嘉年华、红色观影、消夏文艺晚会等特色活动,搭配自然教育、文化传承、医疗健康、就业招聘等复合功能的“邻里集市”,让公益和商业无缝衔接,累计服务群众4700余人次,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激发新的消费动力,串联起辖区邻里互动的温情。
街道坚持把“融合型服务”写进居民的生活日常,通过招募空间主理人,孵化形成10个“蜂巢”子项目,组建“共享维修服务队”,提供接力维修服务58次,不断丰富为民服务场景。持续引进家政公司、便民超市、快递驿站、裁缝铺、共享餐厅等“低频刚需”业态经营主体入驻党群阵地开展低偿服务,惠及群众超2.1万人。三所“家门口的邻里学堂”开设亲子烘焙、短视频剪辑、手机摄影、咱家小厨等50余种精品课程,线上线下参与学员共计3200余人,在充盈居民闲暇时光的同时,着力营造爱学、勤学、善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