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硕
晨光里的包头市儿童福利院,走廊挂着孩子们手绘的向日葵,活动室传来朗朗读书声——这里的“青葵向阳”社工服务品牌,正用专业与温度改写困境儿童的成长故事。从课后辅导到心理疏导,从个案干预到群体赋能。市儿童福利院正以“青葵向阳”社工服务品牌为支点,撬动起从基本生活保障到全面发展支持的全链条服务变革,用专业与温度为全市困境儿童托举起充满希望的成长星空。将儿童福利从“保生存”的底线托举,推向“促发展”的成长新境。
全维陪伴 滋养成长根脉
“青葵”二字,取意“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既象征着儿童如幼苗般蓬勃的生命力,更寄托着“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成长期待。市儿童福利院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青葵向阳”品牌建设深度融入儿童全面发展,创新构建“日常陪伴+专业赋能”双轨服务体系。
针对学龄儿童“学习适应难”“心理支持弱”的双重困境,市儿童福利院精心打造“青春工作坊”,将学业辅导与心理滋养有机融合,打造出“课后加油站”“四点半课堂”等特色服务场景。这里不仅是知识查漏补缺的“第二教室”,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成长训练营”:社工与特教老师组成的“学业支持团”,根据学校反馈与个性化测评定制“补学清单”,每日课后为28名学龄儿童提供“一对一”作业辅导;通过绘本共读、情景模拟等趣味形式,将健康意识、同伴交往等社会技能融入日常互动,让“做中学”的理念落地生根。更值得关注的是,工作坊创新开发“生命的旅程”“我的情绪小管家”等系列课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在体验中理解生命价值、掌握情绪密码、提升抗挫能力。曾经因学习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的孩子,如今能主动说“我来试试”;曾经因社交障碍自我封闭的孩子,慢慢学会了“我们一起玩”。这些细微却深刻的改变,正是“青葵向阳”品牌“以儿童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佳印证。
专业赋能 点亮心灵之光
“向阳”二字,不仅是对儿童成长的美好期许,更彰显着市儿童福利院社工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进阶的坚定决心。在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青葵向阳”品牌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多个维度聚焦儿童的心理及成长需求,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大关键领域着手给予孩子们心理支持,营造温暖、积极、优质的成长环境。运用专业科学的评估工具对院内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进行全面评估,逐一分析其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等,并建立专属档案,动态跟踪其心理变化,为后续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已为53名青少年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评估记录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如自卑、焦虑、社交退缩等,进行重点关注和干预,通过沙盘疗法、认知行为干预等专业技术,开展“一人一策”的个案服务,帮助儿童疏解负面情绪、建立合理认知。目前已完成个案服务39人次,9名儿童社交情况明显改善,从经常独处到能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开展个案服务的同时,还组织小组互助成长活动,围绕积极教育“6+2”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人际交往”“自我认同”“未来规划”等小组活动50次,引导儿童在互动中学会合作、建立信任。通过专业社工的精准服务,儿童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分享”,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也显著提升,为儿童融入社会铺就坚实道路。
儿童福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的“大儿童”工作格局。站在新的起点,市儿童福利院正以“青葵向阳”品牌升级为抓手,谋划更深远的发展蓝图。“我们要让孩子们‘心里有光、脚下有力’。”市福利院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从“问题导向”到“能力导向”,从“单一照护”到“多元赋能”,“青葵向阳”品牌的成长史,正是中国儿童福利事业从“保生存”到“促发展”转型的缩影。未来,市儿童福利院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儿童成长的画卷上写下更温暖的注脚——让每一株“青葵”都能在阳光下舒展枝叶,让包头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向着美好的未来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