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一张法院强制腾房的现场照片,记录的不仅是执法过程,更蕴含着司法力量与团队智慧。近日,昆都仑区人民法院秉持“刚柔并济、善意执行”理念,成功化解一起执行案件,在依法启动强制腾房的现场,执行法官积极搭建沟通桥梁,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这起案件源于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被执行人马某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退款义务,昆区人民法院依法拍卖其房屋。然而在房屋竞拍成功后,马某拒不履行腾房、交房义务。房屋买受人王某亦向执行法官施压,请求及时交付房屋。
面对两难局面,执行法官没有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措施,而是积极向双方释明利弊。最终达成被执行人马某向王某支付8万元补偿款,买受人王某申请退房的和解方案。这场可能爆发的冲突,最终以温情和解收场。
这次执行行动的背后,是昆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警队的协同作战。行动前,执行局召开执行专项会议,制定“先排查、再沟通、后执行”的三步走方案。当天,执行局20名干警、法警队5名干警集体出动,按照预案有序开展工作。
执行现场,各小组各司其职,安全保卫组确保现场秩序,沟通协调组与双方当事人耐心交流,应急处理组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这种团队协作不仅体现了执行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更展现了昆区人民法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执行力。正是这种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为化解矛盾提供了坚实保障。
其玛哈嘎法官是本起案件的承办人,也是这次强制腾房行动的负责人。作为一名入额仅一年的法官,她沉着地组织当事人调解,而她的身后,两位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全程保驾护航,形成了一幅新老配合的生动画面。
除此之外,一批新考录干警也全程参与本次行动,从预案制定到现场执行,从法律释明到沟通协调,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平衡法理与情理、强制与善意。
一位参与此次行动的法院新人表示:“通过这次实战,我深刻体会到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文书的实现,更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化解。法官们展现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种以战代练的培养模式,正在为昆区人民法院锻造既有法律智慧又有人文关怀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