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近期,光明社区聚焦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险”的急难愁盼问题,分别在自五街坊、呼七街坊、呼十街坊、呼十三街坊同步推进充电车棚建设,目前已完成前期打桩工作,预计10天左右新建车棚正式投入使用,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为居民生活添便利、守安全。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辖区居民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社区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居民议事会”双重渠道调研发现,辖区电动自行车数量众多,但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部分居民为图方便,私拉乱接电线、将电池带入家中充电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小区环境秩序,更存在极大消防安全隐患。“充电难”不仅成了居民频繁反映的“心头事”,也成了社区治理的“重点事”。
为摸清需求底数,网格员统计了各街坊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居民充电习惯、停车需求等信息,同时邀请居民代表、物业人员、充电车棚施工方,共同分析充电设施建设的选址、规模、安全标准等关键问题。最终结合小区空间布局、居民居住密度等实际情况,确定在4个街坊分别选址建设充电车棚,每个车棚规划充电桩10个,满足居民“就近充电、安全充电”的需求。
此次计划建设的充电车棚不仅注重实用性,更突出安全性和便捷性。车棚采用钢结构框架+防火顶棚设计,充电桩均符合国家充电安全标准,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充满自动断电等功能,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同时,负责车棚运营的新工创企业,此次同步推出更优惠的收费标准,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价格福利,开通“扫码充电、按度计费”的便捷支付方式,居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启动充电,实时查看充电进度和费用,操作简单易懂。
从“居民诉求”到“项目落地”,光明社区以“解民忧、办实事”为出发点,把充电车棚建设成民心工程、安全工程,不仅破解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更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下一步,光明社区将继续聚焦民生小事,用心用情解决好居民的每一个诉求,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