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9月9日,在市府东路街道“政协+法院”多元解纷化解工作室里,一场由政协委员和法官携手促成的调解温情上演。在“政协委员调解周”的浓厚氛围中,一起僵持已久的买卖合同纠纷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握手言和。
该纠纷源于原、被告双方在履行买卖合同时产生的分歧。2017年至2024年间,双方共签订3份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购买总价值200余万元的电子设备。但被告仅支付了第一份合同的部分款项,第二、三份合同款项均未支付。经核算,被告尚欠货款969650元。因长期协商未果,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昆区人民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邀请经验丰富、熟悉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巴云和高琨参与调解。
调解现场,两位委员充分发挥其优势,从严谨的法律适用、宝贵的商业信誉考量,到长远的企业合作共赢前景,多维度释法析理、耐心疏导,精准“把脉”争议焦点,春风化雨般化解了双方的心结与顾虑。经过数轮坦诚细致的沟通,双方当事人最终放下心结,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原告主动放弃违约金等诉求,与被告约定分五年付清货款本金。
为确保来之不易的调解成果落地生根、具有强制执行力,双方共同向昆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依法高效审查后,迅速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为这份和解协议加上了坚实的“法律安全阀”,彻底消除了双方的后顾之忧。
据悉,昆区人民法院本次“政协委员调解周”专项活动为期三天,共邀请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依托其专业素养和社会公信力,深度参与调解工作,集中对5起案件进行调解,力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