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巧解“千千结” 不睦夫妻深情重许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7版:拍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永峰 近日,一起已迈入诉讼程序的离婚纠纷,经昆区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协会刘金鹏会长调解,成功为夫妻俩解开“心结”。最终,当事人自愿撤回起诉,昔日因矛盾冷战的夫妻,重新牵起彼此的手,并肩走回自己的家。 “背对背”听心声 这对夫妻携手走过多年,日子曾经过得也算和美。可近几年,家庭琐事似解不开的线,再加上两人总爱“各说各的理”,少了耐心倾听,误会便在一次次沉默与争执中悄悄发酵。直到一次争吵,情绪像失控的潮水冲破理智,女方带着满心委屈,一纸诉状递到法院,态度坚决地要离婚。 按照诉前调解机制,这起案件被移交至昆区综治中心,刘金鹏会长接案后,把二人约来调解。 夫妻二人来到综治中心后,都红着眼眶,争着诉说委屈,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刘金鹏会长没有急着“劝和”,他深知调解不是“和稀泥”,得先让当事人的情绪有个安放之处。于是,刘会长安排了“背对背”谈话:给丈夫泡杯热茶,在安静的调解室里听他讲工作的压力、想关心妻子却不知如何开口的窘迫;又陪妻子坐下来,耐心听她细数日常的辛苦、渴望被丈夫理解的委屈。刘会长时而点头共情,时而轻声安抚,慢慢卸下了两人的心理防备。几番沟通下来,刘会长敏锐地察觉到:这对夫妻之间,没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不过是一道因缺乏沟通筑起的情感壁垒而已。只要拆了这道壁垒,爱与理解就能重新流动起来。 摸清了矛盾的“症结”,刘会长心里有了谱。几天后,待两位当事人的情绪平复些,刘会长选了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把他们又请到一起,开启“面对面”调解。 “面对面”促和解 “咱们先不说对错,就想想孩子——要是家散了,孩子想找爸爸抱一抱、想跟妈妈撒撒娇,那时你们心里该有多难受?”一句话,让两人都低下了头,眼里泛起了泪光。接着,刘会长又循循引导:“还记得当初是谁先追的谁吗?刚结婚时一起挤公交、省吃俭用买第一台家电的日子,你们忘了吗?”美好的回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两人尘封的温情。见气氛缓和,刘会长再从法律角度,客观讲起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实际问题。他没有生硬说教,只像朋友般提醒:“别让一时的气,毁了一辈子的家。” 看两人低下了头,刘会长趁机让他们试着“换个位置”:“你要是他,每天加班到半夜,回家想歇会儿,却听见爱人抱怨,会怎么想?”“你要是她,白天带娃、做饭,晚上等你回家想聊聊天,你却一直看手机,她难不难受?” 话音刚落,丈夫先红了眼,妻子也悄悄抹了抹眼角。 “以前是我不好,总觉得赚钱就行,忘了你也需要关心。”丈夫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愧疚。妻子看着他真诚的眼神,也软了语气:“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一着急就乱发脾气。”所有的隔阂与怨愤,在句句真心的话语里慢慢消融。两人相视一笑,两只手又握在一起,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去撤诉,回家好好过日子!” 离开综治中心时,阳光洒在夫妻俩身上,曾经紧绷的肩膀放松了,脚步也变得轻快——这个差点散了的家,终于在调解的温暖里,重新踏上了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