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爱霞) 初秋时节,青山区望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幕温暖画面格外引人注目。三位发丝斑白、风尘仆仆,从厦门、深圳聚在一起的耄耋老人,紧握着几张泛黄的旧照片和写有模糊地址的便签,向社区工作人员反复打听一位辖区居民的名字。他们目光恳切,言语激动。“她是我们当年建设包头的老同事啊……一别半生,我们就想找着她。”
望园社区工作人员接过那几张凝结着时光印记的照片,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对社区住户的熟悉,经过多方比对查询,锁定了辖区一位符合条件的老住户。
经过电话确认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三位老人来到老人的住所。房门打开后,四位老人彼此相对,几位昔日老同事眼含热泪,张开手臂紧紧拥抱在一起,岁月雕刻的皱纹里溢出悲欢交集的热泪。那份重逢的喜悦,让在场每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平静之后,老人们指着合影里年轻的面孔,深情回忆起峥嵘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响应祖国号召汇聚塞外包头,荒原之上,他们曾日夜不辍攻坚克难。如今谈起当年窘况,引来满堂笑声。这个小小的客厅,变成唤醒历史脉络的钥匙,勾勒出一代人如磐石般的质朴信念。
四位老人在社区工作者帮助下的相遇,不仅见证了一个集体记忆的鲜活苏醒,也是对城市每一处角落默默耕耘的无名建设者们最悠长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