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在青福镇万郡社区,有一个被孩子们称作“魔法书屋”的图书角。这里没有高到天花板的书架,也没有泛黄卷边的旧书,有的是一张张印着二维码的精致海报。
这一切,都源于包头市图书馆带来的“码上悦读”数字平台——一个藏在手机里的“云上图书馆”。
放学后,五年级的小宇不再急着跑回家打游戏,而是拉着同桌钻进了社区图书室,“扫一下这个!我昨天听完了一整本《海底两万里》,还有声音模仿鲸鱼叫!”他熟练地打开微信,“嘀”地一声,3.9万册电子书、3600多种期刊瞬间“装”进了他的手机。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电子书库,在“云上图书馆”,孩子们可以选择“听书”,让《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在耳边“活”起来;也可以在周末看一场科普动画,跟着镜头潜入深海或是飞向火星。最让他们兴奋的,是平台上的知识擂台赛——社区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常常组队出战,为一道历史题争得面红耳赤,又在得分时击掌欢呼。
在社区家长群里,这件事也成了热点话题。“以前让孩子看本书像讨债,现在他反倒提醒我,‘妈,今天还没打卡!’”李阿姨笑着晒出孩子的阅读记录。更让家长们安心的是,他们随时能在手机上看到孩子读了什么、读了多久,再不用担心隐藏的游戏弹窗和不良信息。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连起的不仅是书库和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对阅读的重新理解。如今,在万郡社区,周末的图书室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凑在一起听故事、比知识,父母们则在一旁交流怎样帮孩子挑更多好书。
在“魔法书屋”,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代码,它成了陪伴成长的“云老师”,成了邻里分享的“新话题”,更成了照亮社区文化的一盏温柔却不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