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爱霞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看着新楼盖起来,我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9月3日9时30分,东河区家和新居项目施工现场,77岁的马有老人望着刚刚封顶的九层住宅楼,眼眶泛红。作为在原“土六栋楼”居住了35年的老住户,他从2022年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便在外租房居住,如今项目主体封顶,让他对重返家园充满期待。
当日,这场承载着156户居民期盼的封顶活动如期举行。东河区住建局、南圪洞办事处、业主自主更新改造委员会、市住建集团及各参建单位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时刻。
跑出建设“加速度”
东河区家和新居项目的前身,是当地居民口中的“土六栋楼”,位于东河区工业路,是建成于1978年的6栋三层住宅,曾承载着156户家庭的生活记忆。但随着时间推移,房屋老化问题日益严重,2020年5月,经鉴定该片区被列为D级危房,居民们不得不搬离。
“搬走之后我跟老伴租房住,就盼着能早点住上安全的新房子。”马有老人的话,道出了所有居民的心声。转机出现在2025年,该项目成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同时成为自治区首批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由市住建集团担任代建主体,开启了“原拆原建、回迁安置”的改造之路。
“从6月20日正式开工到9月3日主体封顶,仅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市住建集团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刚介绍,项目立项之初就面临手续办理、居民协调、资金统筹等多重挑战。为了让居民早日住上新家,市住建集团组建专项工作组,与东河区政府、业主自主更新改造委员会密切配合,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所有审批手续,创造了项目推进的“包头速度”。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新建的九层住宅楼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而此次封顶,不仅标志着自治区城市更新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更为后续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推广的“包头方案”。未来,市住建集团将继续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在城市更新领域持续探索,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宜居的包头贡献力量。
“经过咱们对‘土六栋’的改造,现在项目如期封顶,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居住。下一步,市住建集团将科学施工,周密安排,对后续的工程进行紧锣密鼓的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完成,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王维刚说。
创新“投建运管”模式
城市更新项目往往面临资金压力大、协调难度高的问题,而家和新居项目通过创新模式,为自治区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据了解,该项目资金来源由三部分构成:自治区危旧房政策补贴5万元/户,共计780万元;自治区自主更新改造试点补助资金700万元左右;剩余部分由居民自筹。为了打消居民顾虑,业主自主更新改造委员会多次组织居民代表会议,详细解读政策和资金使用方案。目前,已有87%的居民签订自主更新改造协议,选择房屋安置的居民已交付第一笔50%的购房款。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为自治区首批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试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市首个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的项目,住宅主体的封顶,标志着我市首个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改造的项目正式落地东河区。
项目开工以来,市住建集团以创新思维和有解思维积极探索城市更新项目的新模式,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全链条资源统筹,充分发挥该集团在住房建设全产业链方面的协同优势,突出增强在公益性、战略性城市更新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对东河区“土六栋楼”更新片区进行全要素评估诊断,全面盘点片区存量资源,统筹开展更新策划,定制更新模式和项目组合方式,统筹住宅和商业附属设施配套,整合集团内外部产业资源开展招商运营,积极拓展营收途径推动项目资金自平衡,创新城市更新项目“投-建-运-管”模式和全链条资源协同,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为全市大面积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可复制、可推广和好应用的实施方案。
对于项目的未来,市住建集团已有明确规划。下一步,将继续科学施工,加快推进室内外装修、市政配套等后续工程,确保2026年6月30日前如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