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遐
近年来,青山区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支点,多元协同发力撬动基层治理效能跃升,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利益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化解纠纷的“暖心解忧站”。
“一站式”服务解千愁
在青山区综治中心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
近年来,青山区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地方党委“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围绕“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建设目标,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落地,探索综治中心建设与部门力量进驻融合路径。青山区10个街镇综治中心硬件升级改造,部门资源力量进驻,有效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合力。
在青山区综治中心,记者看到窗口前明显的位置摆放着“3单2函”。青山区综述中心主任李枭介绍,“在接到群众的诉求后,中心统一受理、分类流转至相应窗口,坚持调解优先,采取‘一事一室一定制’,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资源整合,真正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高效解决。”
青山区综治中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周边政务服务资源集聚——对面是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毗邻青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斜对面则是青山区医保局。依托这一政务集群服务优势,“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成为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的鲜明特色。
“一中心”统筹聚合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终于在边文玲的努力下调解成功。
边文玲是包头仲裁委入驻青山区综治中心调解员,从8月5日到8月26日,短短20天里,她已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10起。
边文玲所在的调解室旁就是金融审判庭办公室,刚开完庭的青山区法院法官石新栋刚脱下法袍,就开始研究下一起金融纠纷案件。今年7月底,青山区金融审判庭正式入驻青山区综治中心,自8月6日开始,石新栋和同事每周雷打不动都会在周三、四固定到青山区综治中心办公,开展立案、调解、开庭、宣判等司法服务。
入驻以来,金融审判庭已审理案件20余件,成功调解10件。在石新栋看来,将金融审判庭、金融仲裁、调解机构都集中到综治中心,相关的金融案件在立案窗口立案后,能够调解的案件直接就可以进行调解了,调解不成的案件可以进行金融仲裁或者到金融审判庭走诉讼程序。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发力,真正推动了矛盾“一站式”解决。
“田字格”描绘新风景
2024年底,居民王某向青五社区网格员陈玉洁反映,物业对居民反映的墙体漏水、水管堵塞、地面下陷等问题处置不力。陈玉洁第一时间与物业联系了解情况,并联系王某实地察看情况,但多次协调未果。随后,社区把这一案件上报到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解决。2025年5月份,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多个部门协同处理,圆满解决了王某的诉求。
近年来,青山区综治中心总结出“区委-街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社区(村)网格党小组”党委领导“四级统筹”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现有体系,构建“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基层微治理架构,强化基层社情民意以及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和涉稳风险隐患等方面的情报搜集,打通了矛盾纠纷一线调处和衔接流转的通道,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化解在小、处置在前,进一步提升风险感知和应对能力。
青山区综治中心还创新“法律服务+微网格”模式,建立882个网格微信群,配置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社区(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各1名,做到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普法,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这样的“田字格”基层治理模式,充分激发了群防群治、自治共治内生动力,形成了多元共治、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