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欠贷不还 以房抵债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6版:拍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李硕) “法院判了,钱却拿不到!”这曾是申请执行人咸某心中最大的无奈。2022年,咸某与张某因借贷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后,法院判决张某应向咸某偿还39万余元本金及利息。然而,当咸某于2023年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穷尽查控手段,竟发现张某名下“空空如也”——案件被迫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画上句号。 “终本”二字背后,是执行法官的无奈,更是申请人的心酸。它意味着法院已用尽合法手段,确认被执行人名下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终本”绝非一终了之——法院的系统持续监控,申请人的线索永远敞开。执行法官们深知:每一起终本案件,都关乎一个家庭的生计,一份公平的期待。 转机出现在2025年。始终未放弃的咸某,向法院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张某对陕西榆林某建设工程公司享有到期债权。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迅速行动,承办法官火速核实,确认债权真实存在;之后跨省出击,执行法官带领咸某奔赴陕西榆林,经多方斡旋,最终找到张某,直抵债务公司,现场协调。面对复杂局面,执行法官反复释法、耐心调解,最终促成第三方达成一致意见,以一套价值24万元的房屋抵偿部分债务。沉睡的终本案件,因一条线索与不懈努力,得以圆满解决。 对于“终本”案件,法院的监管之网始终张开。对申请人而言,积极查找、提供财产线索,是推动案件重启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