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近年来,青山路街道始终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核心要求,以规范化、实效化、常态化为抓手,不断激活人大工作“神经末梢”,让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以“规范化”建基
街道整合资源打造“2+7+N”履职平台体系。“2”即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都兰社区人大代表之家,内设会议室、选民接待室、学习活动室,配备代表信息公示栏,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履职活动和接待联系选民;“7”为7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辖区20名区人大代表按“就近就便、行业互补”原则编入联络点,并配备1名联络员;“N”则是延伸至小区、企业的“代表议事角”,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设置“临时议事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选民意见箱”,实现代表随时能“接访”、群众随处可“说事”。
街道推行“积分制+量化考核”机制,建立代表“一人一档”,通过真实全面记录年度履职情况,强化履职监督,确保年度述职有据可依、可比可学。同时,借助社区“邻里协商议事会”、跨部门“专题协调会”,分层分类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上半年开展“‘青’系万家·走访季”行动等各类活动4场,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形成大会建议52件、闭会建议26件,有效将分散民意转化为系统性建议。
以“实效化”聚力
街道人大工委聚焦“代表怎么干、作用怎么显”,推动代表从“被动履职”向“主动作为”转变。
在制定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时,组织代表深入代表之家和社区听取选民意见建议,最终票决出6个项目全部来自群众诉求,形成“群众点单、代表订单、政府埋单、人大验单”的良性循环。围绕民生项目、垃圾分类、物业治理等热点开展靶向监督,上半年推动新建充电桩点位21处,群众满意率达98%。同时积极探索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组织代表担任“信访代办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对代表建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督办”。通过召开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交办会,推动各承办股室主动认领,认真分析,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将代表议案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际成效。
以“常态化”固本
街道人大工委创新“代表+选民”协同督办机制,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高层住户安装“梯控系统”、青年新里程二次管网、单元内立管维修更换等民生事项中搭建共商平台,让代表与选民面对面聊需求、议办法,推动一系列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通过“意见全收集、事项全处置、流程全监督、效果全反馈”的“四全机制”闭环管理,近三年组织10余场活动、200余人次参与,推动解决充电难、停车难、就业难等50余个群众关切问题。
从“规范化”筑基到“实效化”聚力,再到“常态化”固本,青山路街道人大工委在基层人大工作中绘就履职为民的生动画卷。代表们从“履职者”变为“贴心人”,履职平台从“议事场”成为“连心桥”,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