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谢(右三)跟社区居民一起聊家常
◎记者 赵永峰 摄影报道
“小谢,真是太感谢你了,不仅帮我们解开了心结,还让这个家重新有了温度。”看着郭女士脸上散去的愁云,握着她温暖的手,谢雪晴心里满是欣慰。
谢雪晴,万青路街道春光社区的基层人民调解员,也是妇联“巾帼调解队”的一员,这些年,她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银牌调解员、一级人民调解员、包头市优秀调解员等荣誉。她说:“在我看来,调解就该是这样——不只是评判对错,而是做帮大家‘解铃’的人,用专业能力理清症结,用妇联人特有的暖心态度焐热人心。”
和事佬
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家庭矛盾很容易“扩大化”。育儿分歧、婆媳摩擦、经济纠纷……这些堵心的事,需要有人帮忙搭把手、理思路。当社区党委提议打造特色调解品牌,青山区妇联正好拓展“妇女儿童之家”功能时,谢雪晴立刻响应,牵头建起了“小谢下午茶”工作室。
“这既是社区的调解阵地,也是妇联‘巾帼暖家’服务的延伸点,就是想让矛盾在茶香里慢慢化解。”谢雪晴常在沟通中说的一句话是:“咱就像姐妹聊天,不着急下结论。”
为让服务更专业、覆盖更广,在青山区妇联的支持下,谢雪晴拉着大家一起搭起了法律援助平台,还挖来不少“社区能人”,组建了“法理清茶社”“红帆暖心队”“7080夕阳红”三支志愿服务小分队。
这里面有妇联对接的公益律师,有退休法官、热心党员,擅长分析家事的银龄阿姨,大伙儿凑在一起,“专业+热心”的劲儿更足了。
解铃人
今年5月,赵先生夫妇因为“谁管钱”吵了一个月,还分了房睡。女方找到小谢时红着眼圈说:“他总说我管太严,可孩子明年要上学,我不攒着咋行?”谢雪晴听说后,特意约他们来工作室喝下午茶。
谢雪晴没急着评判谁对谁错,先拉着女方坐沙发边,像姐妹似的问:“你攒钱是为了孩子,这点他肯定知道,就是咱是不是没跟他说透你心里的盘算?”聊着聊着才明白,赵先生觉得妻子管太严没自由,妻子是担心丈夫乱花钱影响孩子未来。最后谢雪晴建议他们设个“共同账户”存大额收入,各自留些零花钱,一场冷战就这么化解了。
做调解这事儿,谢雪晴认准三个理:不敷衍、不偏袒、不拖延。
这些年经手的32起婚姻家庭纠纷,谢雪晴调解成功31起,成功率超95%。今年6月,谢雪晴还在妇联组织的青山区“婚调大比武”中拿了二等奖,代表青山区妇联参加了市妇联的“婚调大比武”并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居民们愿意信我,也是妇联一直给搭台子、送资源的结果。”谢雪晴说。
“找小谢聊聊天,喝杯茶,气顺了,矛盾就没了。”居民们的这句评价比啥荣誉都让谢雪晴骄傲,也让她更明白妇联“把服务送到妇女群众心坎上”的意义。